寻找高油价下的可持续增长

   2006-07-11 中国证券报中国证券报

37

核心提示:在原油价格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我们继续看好具有资源垄断优势和溢价能力的石化企业,看好汽车油品替代给煤化

在原油价格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我们继续看好具有资源垄断优势和溢价能力的石化企业,看好汽车油品替代给煤化工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看好拥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化肥企业。此外,对于化工下游子行业,我们认为未来的选股策略首先应注重企业因占有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而造就的成本壁垒。


  石油化工高油价支撑增长

  在供需、汇率、地缘政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国际油价自2003年以来展开了一波凌厉的上攻,目前美国WTI原油价格维持在75美元/桶左右。我们认为,在世界经济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主导这次油价上涨的根本性因素——供需状况,并未发生根本逆转,因此油价“高烧”难退。我们预计,2006年美国WTI油价将大体维持在68美元/桶,未来1-2年内也很难回到50美元/桶以下。

  高油价支撑了石化产品价格,目前乙烯、丙烯、纯苯、苯乙烯等产品与原料石脑油间的价差较低点大幅回升。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的情况下,产业集中度较高、相对下游溢价能力强的石化企业仍然会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另外,受新增产能有限而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全球炼油行业仍会保持较高景气度,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渐进式改革将拓展炼油企业的盈利空间。建议关注中国石化。

  煤化工关注可持续发展

  国内上市的煤化工企业大多是合成氨-尿素生产企业。从需求角度看,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未来对尿素的年均需求仍将稳步增长;从供给角度看,我们认为国内的尿素供给暂时不会出现严重过剩的情况。在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相对于以原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国外生产企业,国内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因此没有理由看空集中了国内大多数优质龙头企业的尿素板块。

  但是,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方式也造成了国内空气污染程度的加剧,严重影响到了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建议关注技术产业升级、引进煤炭洁净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耗、物耗、减轻环境污染的公司,如G柳化和G恒升。

  另外,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也使得国内汽车油品替代工作变得更为迫切。结合我国能源分布特点,煤基醇醚燃料可能是乙醇在汽车油品替代方面的有力补充。我们认为,“十一五”规划将为甲醇在汽车燃料方面的替代开辟新路,这也将使国内煤化工企业迎来又一发展契机。建议关注山西、陕西附近采用煤炭洁净化技术生产甲醇、二甲醚的上市公司,如G兖煤、G山焦。

  精细化工自主创新是关键

  精细化工行业以大宗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精细化工行业又可分为传统精细化工(如农药),以及新兴精细化工(如有机硅、有机氟等化工新材料)。由于产品加工程度深,原材料占精细化工产品成本的比重相对较小,相关企业盈利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此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研发实力、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上。

  我国农药行业进入壁垒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新药研发投入低,自主创新能力差,行业整体处于同质竞争、低效运行状态。在国家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提倡环保、绿色农业的背景下,可重点关注G扬农等生产低毒农药品种、估值相对较低的公司。此外,我们继续看好有机硅行业,建议关注G新安等个股。

  化工下游坚持防御为主

  纯碱、塑料制品等大宗化工产出品价格自二季度开始趋稳或明显反弹,化工下游企业前期被压缩的投入-产出“剪刀差”开始有所扩大,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开始脱离一季度的谷底。但我们担心在行业进入壁垒较低的情况下,盈利能力的回升可能诱使产能扩张死灰复燃。况且高涨的能源价格将使相关企业不得不继续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化工下游行业二季度盈利的回升可能仅是一次行业景气下降通道中的反弹。

  基于行业特点和对未来景气运行趋势的判断,化工下游2006年下半年投资策略仍应以防御为主,并重视再融资、整体上市和资产重组等带来的个股机会。未来选股策略首先应注重企业因占有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造就的成本壁垒,其次是企业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等软指标,第三是公司的相对估值和预期成长性。建议重点关注热缩材料行业的G长园、塑料制品行业的G海型材以及G中富、纯碱和氯碱行业中成本优势突出的G海化及G天业,以及特种化工品行业的G海印。

  重点推荐股票公司名称05EPS06EPS07EPS市盈率投资评级

  中国石化0.460.500.4612增持

  G新安0.760.760.9015增持

  G柳化0.500.701.0214增持

  G长园0.530.891.0720增持

  G中富0.100.230.3014买入

  G海化0.400.520.679增持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