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功率仅33% 国资委警示风险

   2006-07-15 财经时报易强

43

核心提示:在过去2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从1986年至今,海外并购案共有213宗,其中103宗是2
在过去2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从1986年至今,海外并购案共有213宗,其中103宗是2001年以来完成的。根据有关机构研究,其中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
  7月初,中移动收购Millicom失败,并没让国内媒体感到吃惊。自从去年年中,中海油收购Unocal折戟之后,媒体已被注射"免惊疫苗"。
  这两宗大手笔收购案,本可辉煌中国海外收购史--中移动的报价是53亿美元。从报价金额上看,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收购案,位列中海油收购案之后。中海油的报价是185亿美元。在中国的历次海外收购中,是首次超百亿美元尝试。
  但这些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且,收购方倒下的位置,其实距离终点并不遥远。只是二者失败原因各不相同--中海油源于政治阻力,中移动则是出价太低。
  约束收购风险
  由于收购并未成功,因此,很难从最终收益上衡量中国国企的海外收购是否真正划算。但在客观上,对中海油和中移动而言,确实浪费了管理层的时间、谈判费用,以及其他机会成本。
  或许正如《福布斯》杂志所评论的,中国的海外收购正处在学习阶段。而学习总是要付出相应成本。
  其评论员保罗·梅德蒙特称,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失败,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在于管理水平。"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在收购经验上,很难与欧美公司相比。"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美前商务部副部长杰弗瑞·格登,也曾在一个演讲报告中提醒中国企业,在缺乏海外收购经验的情况下,如果勉强为之,尤其在已经成熟的市场,"是非常危险的"。
  在鼓励国企"走出去"的背景下,杰弗瑞的提醒显得十分及时。而这正是在不久之前,国资委出台《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原因之一。
  国资委通过这份文件规定,央企应该在发展战略、投资收购、财务报告、内部审计等方面,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海外扩张冲动
  国资委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告诉《财经时报》,国资委出台这个文件,主要是规范央企海外投资,其目的是,避免再出现类似"中航油事件"重演。
  他说,国资委显然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受海外扩张的冲动支配,有的国企为了收购成功,往往会不计成本,因而带来国有资产流失。
  "我的猜测是,中移动不提高收购报价,一方面可能它确实不划算;另外,也可能是对这个文件有所考虑。"
  不过,这位研究员强调,国资委文件的出台,并非要阻止企业"走出去",而是要让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稳当。
  实际上,无论是2004年底的联想收购案,还是2003年底的TCL收购案,都没能给它们带来预期的收益。其中,联想的收购价格为12.5亿美元,TCL的收购价为5.6亿美元。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字,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是8751亿美元。而人民币的逐步升值--作为中国汇改的结果,也使企业有相对更多的外汇,去海外寻求更多的投资机会。
  重视发展中国家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在过去2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从1986年至今,海外并购案共有213宗,其中103宗是2001年以后完成的。
  而据麦肯锡的研究,在过去20年,全球大型的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体到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其海外收购的目的,比如获得先进的技术,大多都没能实现。
  根据波士顿发布的报告,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将主要着眼于获取石油。
  去年10月底,中石油以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这项收购是中国目前金额最大、并最终得以完成的海外收购案。而去发展中国家进行收购,将成为海外收购的趋势。
  "自去年中海油收购失败之后,中国企业在展开海外收购时,通常绕过了那些可能会导致西方政府干涉的产业,并把目光转向发展中国家市场。" 在最近的一篇报告中,评论家保罗·梅德蒙特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