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离我国还有多远?

   2006-08-23 中国企业报徐寿松;张建松

57

核心提示:阔别12年的上海石油交易所“重出江湖”。业内人士分析,在我国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场内、
   阔别12年的上海石油交易所“重出江湖”。业内人士分析,在我国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场内、场外交易互动,将倒逼我国原油期货的推出步伐。中国“油轮”上的现代石油市场体系这根“桅杆”已露出地平线。
  尴尬“跟价”:中国一买油,欧美对冲基金就开心
  欧美的对冲基金非常“喜欢”中国原油买家,因为一旦中国买油,他们总能“一炒一个准”,拉高油价获利。今年初,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2005年仅在重点监测的42种资源能源类产品进口中,我国就多付了300亿美元。其中原油进口多支付了168亿美元、成品油进口多付了23亿美元。
  业界人士认为,国际炒家频频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石油市场体系存在诸多漏洞,越来越不适应油价国际变动格局。
  目前我国的油价机制是:官方参照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的变动制订、调整原油基准价和成品油零售中准价;石油巨头们参照基准价协定原油购销价格,并在围绕中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成品油零售价。这仅仅是价格水平上的简单接轨,而不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接轨。结果,国内油价被动跟踪国际油价,无法将国内市场的变化以价格信号的形式反馈回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油价的形成,石油进口陷入“买涨不买落”的价格陷阱。
  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进入了资源型价格上涨期。这对于采取国家统购统销、“跟价”体制的中国石油业来说必须求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青说,建设现代石油市场,让市场来发现、形成价格是大势所趋,巨量能源需求需要有相应的定价权值护航,发展石油现货交易市场、推动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建设,对于加强我国国际油价话语权至关重要、迫在眉睫。
  上石所的“试验意义”:“场外”倒逼“场内”
  搞期货还是搞现货?这是我国在构建现代石油市场体系过程中碰到的最大争论。
  石油专家指出,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燃料油都成了试验区、先行者。如果说两年前燃料油期货的上市预示着中国石油期货实现突破,那么,这次燃料油现货交易的重新开张,则意味着我国在完善石油市场体系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一是投石问路。业内人士分析,上海石油交易所产品始于燃料油,但决不止于燃料油,燃料油只是其“问路”的一颗石子。在石油沥青、甲醇、乙二醇等现货品种之后,今后它将逐步推出成品油、原油、天然气等商品现货交易品种。其目标指向是,建成全国石油石化现货交易中心和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能源商品交易市场之一。而现货市场的培育与夯实,又必将为期货市场的大发展提供基础。
  二是“场外”倒逼“场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俞越指出,场外交易的活跃将形成“倒逼机制”,加快石油期货品种的推出。白糖期货即是例证:此前,糖价波动给产糖、涉糖企业带来套期保值需求,许多企业选择广西食糖批发市场进行交易,远期食糖交易一度非常活跃。倒逼之下,今年1月份白糖期货终于浮出水面。
  业内人士指出,上石所的运营将众多分散的交易者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价格信号变得明晰了。如运行规范,肯定会有很多产油、涉油企业跨现货、期货两个市场来套期保值。最终,一个“现货—中远期现货—期货”的金字塔式石油市场体系可期。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