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油“中国定价”横空出世

   2006-08-25 《上海证券报》沈蓉

56

核心提示:截至2006年8月25日,我国首个石油期货品种———燃料油期货上市已满两周年。在这两年的运行中,燃料油期货

  截至2006年8月25日,我国首个石油期货品种———燃料油期货上市已满两周年。在这两年的运行中,燃料油期货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燃料油期货价格已经能够与国际市场和国内现货价格形成一定的联动,更能够有效地让燃料油的“中国定价”地位初步显现出来。

  持仓增加 交易活跃

  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统计数据,自2004年上市到今年7月31日,燃料油期货累计成交达到12501.4亿元,日均成交26.66亿元。2006年以来出现了日均成交过12万手的情况,平均每天有140至160家会员参与交易,日成交笔数在2至5万笔之间,成交较分散,日换手率高达200%甚至500%,持仓稳步增加,交易正日趋活跃。

  随着交易规模和持仓规模的逐步扩大,涉油企业的参与面越来越广,新的增量资金不断介入。市场的参与者地域覆盖全国各地。

  在交割方面,自燃料油期货上市以来,已成功进行14次实物交割,共计交割燃料油26.35万吨,交割过程平稳有序。交割中的买卖方主要是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地的流通和贸易企业及终端用户,为今后进一步推出原油和成品油期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具备价格发现功能

  自2004年8月25日上市以来,经计算,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和黄埔燃料油现货价格、新加坡燃料油现货价格、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的走势保持了较强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显示,经过两年的运行,上海燃料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已经得到了有效发挥,已经能够为国内广大燃料油消费企业和经销商提供一个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

  目前,路透社、道琼斯通讯社、普氏、金凯讯、C1、慧聪等国内外媒体均每天数次滚动报导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的交易情况,燃料油品种的价格影响力不断提高,市场功能逐步发挥。

  “中国定价”

  过去,燃料油的定价权主要在新加坡,中国燃料油进口企业只能以普氏在新加坡的现货评估价格作为进口结算参考,这一价格反映的是新加坡市场燃料油的供需状况,但却决定着中国进口燃料油的全部成本。现在情况已经开始转变,上海燃料油期货的成功推出和平稳运行,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反映中国燃料油市场供需状况的“中国定价”。

  据了解,目前在广东黄埔燃料油现货市场上,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利用燃料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然后加上双方谈好的贴水进行计价贸易。还有一些企业开始参照远期期货合约价格和用户签订三个月的远期合同,这在过去是很少有的现象。不仅如此,燃料油期货交割和质检标准,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参与新加坡市场的国内企业用于进口合同中。

  一些能源专家认为,上海燃料油期货的这种定价功能的有效发挥,已经为我国改革原油和成品油等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编后:今天是燃料油期货上市两周年,《聚焦燃料油期货上市两周年》系列文章今日也告结束,希望本报所刊载的文章能够为中国如何推出更多石油期货品种、如何打造亚洲能源定价中心,以及利用期货市场机制完善国家石油战略安全体系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