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开始,国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再度上涨。对于上次(今年4月)涨价时作出的10月10日之前不再提价的许诺,航空公司已经“选择性失忆”,迫不及待地提了价。
而这种“选择性失忆”的结果是,消费者又不得不为乘飞机出行而多掏腰包,他们同时还得到一个“体面”的涨价理由:因为航油上涨了,航空公司“成本”增加了,所以燃油附加费也要涨。
为什么航油涨价的“买单者”一定是消费者?至今还没有人对这个疑问作出过解答。
在欧盟,是绝不允许单独通过收取燃油附加费或协议操控价格来转嫁成本压力的;而在美国,如果触犯此条,将有高额罚款和高管的牢狱之灾“伺候”。
因此,国外航空公司在被迫宣布增收燃油附加费的同时,还会宣布企业的裁员计划,以抵消成本上升的压力。但上调燃油附加费的权宜之计,却成了国内航空公司的“救命稻草”,并且俨然成了它们遇到高油价和抵抗亏损时的不二法门。
可即便如此,“一路绿灯”的燃油附加费也没能填补航空公司亏损的黑洞。民航总局说,航空公司今年上半年惨淡经营,整体亏损高达25.9亿元。
难道在涨价之外,别无出路?
不妨将燃油附加费涨价的消息与另一件时尚事件联系起来——几天前,南航推出了第四套空姐制服,据称,每位空姐的整套“行头”成本高达近万元。而这时候,航空公司念念不忘的“成本观”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