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激辩60美元 成都会议会否成为中国油改时机

   2006-10-20 东方早报陈其珏

44

核心提示:“时机”或许已成为横亘在中国油改面前的一道坎。在发改委近日于成都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与会人士就中

   “时机”或许已成为横亘在中国油改面前的一道坎。在发改委近日于成都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与会人士就中国下一步油改的时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国际油价能否维持在60美元左右则成为有关方面判断油改时机的关键。

  国际油价仍未趋稳

  此次会议自17日拉开帷幕后至昨天仍在进行。一位与会人士昨天告诉早报记者,这两天的会议基本围绕“国内油改下一步怎么办”而展开,讨论的议题涉及到成品油定价机制、国际油价趋势、国内油价何时调整等诸多方面。其中,就油改的时机选择问题,与会人士展开了激烈讨论,讨论的重点正是“经历了两个月的暴跌后,国际油价未来还能否维持在60美元/桶以下的水平”。


  “根据有关方面原先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思路:当国际油价跌至50-55美元/桶,将是实现国内油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最佳时机。但目前国际油价仍未趋稳,还在60美元附近不断震荡。这是引起有关方面担心的主要方面:有关方面不希望看到国内油价刚刚接轨,国际油价就出现大起大落。”该人士透露说。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告诉早报记者,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其实早在今年“两会”前就已制订完毕,只不过在国际油价节节攀升的情况下,国内外成品油价落差不断拉大,导致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推出一再延期。

  法规滞后困住油改

  申银万国资深石化分析师黄美龙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国际油价下降到与国内油价持平的程度,那么中国就可能适时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他表示,在成品油定价机制不理顺、国内外油价不接轨的情况下,无论国际油价如何上涨,中国却迟迟不敢涨,结果形成严重的价格倒挂。此举带来的一个更为恶劣的后果是,中国会从国际市场上高价买原油,又低价把成品油卖出去。在他看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已刻不容缓,而国际油价的下跌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石油期货分析师李冬梅同样表示,目前正是发改委推行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个契机。在当前国际油价下降到和国内油价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发改委可以在不需要大幅调整的基础上来实现油价的接轨,使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能真实且及时地反映国际成品油市场价格。业内专家同样承认,目前摆在中国油改面前的道路仍是步步荆棘、阴晴无定。一方面,拥有绝对垄断优势的四大国有石油巨头绝不希望轻易放弃目前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能源法》、《反垄断法》等相关法规的滞后又令油改这样重大的改革行为“身份未明”。“如果法律制度不能及时得到完善的话,油改的推进将难以为继。照目前的趋势,油改能在明年上半年完全落实已属不易。”有关专家说。

  目前的悬念在于:成都会议会否成为中国油改的“时机”?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