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战略计划在即 小民利益更是不能忽视

   2006-10-16 光明网光明网

48

核心提示:一国在处理内政外交时,往往都会在此问题上犯难:经济活动的首要目的是使消费者得益,促进全社会福利,还是

  一国在处理内政外交时,往往都会在此问题上犯难:经济活动的首要目的是使消费者得益,促进全社会福利,还是尽可能地增强国家的力量呢?

  具体到石油问题的考虑上,情形变得有些诡异:在高度的寡头垄断下,消费者利益和中小企业的利益受到挤压,国家利益也不见得到增进。

  国际原油价格在7月14日创 下每桶78.40美元的最高纪录之后,就一路下跌。与7月14日相比,虽然有小幅回升,但目前纽约市场油价已下跌了约18%。这也有大的国际宏观背景的:美国近期宣布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一个储量可能高达150亿桶的大油田,美国原油储量可能将由此增加50%以上,有人称之为百年一遇的重大利好。第二,中东局势已趋平稳。因此,在短期内,国际油价是走低的。

  随行就市,这是实行市场经济最需要明白的规律。民间和媒体近期质疑油品零售价不跌的声音日增,而国家发改委和石油巨头却没有明确的表态。

  从2005年至今,国际油价一直涨涨跌跌。中国内地的油价涨价五次,而只小幅下跌一次。做了个统计,一年半时间,每吨汽车出厂价净涨居然达到1450元人民币,远高于同期国际油价的涨幅。具体如下:2005年3月23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6月25日汽、柴油出厂价每吨又分别上涨了200元和150元;7月23日汽、柴油出厂价每吨再次提高,涨幅分别为300元和250元;2006年3月26日,汽、柴油出厂价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5月23日,汽油、柴油及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都提高了500元,涨幅与前几次相比是最高的一次。而仅仅是2005年5月23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下调150元。

  今年年初,笔者在上海曾与出租车司机进行过一次长谈。最终我们都无话可说。作为中国的国际大都市,他们的工资七八年维持在三四千元左右,一遇油价上涨,收入就更低。而福建沿海的福州的的士司机也是如此。两个人轮流开,车一天不歇也只能赚个糊口钱。

  而对私家车主来说,不仅要支付日常的油费,还要支付各种养路费,而且过路过桥还要交过路费,因此,国内的汽车市场一直处于需求受抑制的状态。

  而2006年油价要比两年前高出许多,而2004年10月19日《中华工商时报》一篇报导就称,油价高涨让国内地方经济苦不堪言。高油价让台州1万多家塑料制品企业中有1/3左右处于停产状态。许多国有企业有各种财政补贴、贷款便利,再加垄断定价,因此,油价上涨不会有太大影响。真正受影响的大多还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而2005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及其旗下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基于国内外油品价格的倒挂状况,中央财政还决定给予中石化集团公司一次性补偿人民币近100亿元。其它巨头也获同等补贴。最终的统计资料却一目了然:2005年中石油、中石化分别实现净利润1334亿元和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和23%。均上榜各种国际财富排行表。

  虽然国内石油行业的专家认为炼油厂因各种政策所限仍在亏损,但是之所以形成如此大的反差(消费者利益受损,石油巨头得到暴利)还在目前中国采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发改委拿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个石油交易市场的价格综合统计,取三者的平均数作为一个价格基数,然后再确定国内的油价。但是,有一个特别厉害的机制藏于其中,就是国内的油价调整要滞后于国际油价调整的一个月左右。

  实质的行政保护性政策产生了以下弊端。一是,国内各种价格的调整的流程如下:企业先提出调价的要求,发改委及其下属的物价局根据呈报的材料进行审查。而油价下跌,垄断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动力申报降价,因此,这种降价是非到迫不得已才会出现的。就像2005年5月23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下调150元,当时国际油价的下跌已两月之久,国内降价呼声极高,因此,象征性的降价维持了一个月左右。第二,国内油价的波动滞后于国际油价一个月会产生巨大的套利空间。一个月后的价格当前可以预见,如果是涨可以囤货,如果是跌就赶紧卖掉。2005年7、8月份,广东、福建等多个省份闹起严重的油荒,许多人认为根本不是没油可供,而是囤油不售。2005年8月17日,《联合早报》标题为《广东闹油荒有人幕后操纵?》的文章认为,这种紧张状况是因为国内油品寡头们,要求再次升高油价没获得批准,人为地制造供应紧张,以要挟国家有关部门。

  而更为令人震惊的是,今年5月国内成品油大幅上调时,有技术背景的网友提出了中国是最大劣质油买家的说法。国际市场达到60美元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低于60美元。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国际油价在54美元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元左右。2005年,国家发改委公布是进口原油均价在51美元。大陆经济日报就曾经报导,目前我国的汽车故障中有50%是间接由燃油质量问题引发的,因此网友的说法部分得到印证。而许多省份,中石化、中石油的加油站还要求消费者强行添加清净剂(可以降低油质量量缺陷给车子造成的伤害),因此,许多消费者对此颇为不满。

  提起石油,往往都是与内政外交有关。美伊战争前后,中国国内学界和政界对石油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战争之后,基本形成一套当前的石油战略概念。但是,此战略的重点却是如何找油、采油。而如何让石油巨头进行全方位国际市场竞争,达到消费者利益与国家利益统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在国际上,中国的石油战略影响力不够,对国际石油期货的熟悉度不够。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陈久霖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国内,形成高度寡头卖方垄断、产生剥削的现象,虽然中央已经明确表示要收暴利税,但是受损的阶层没有得到明显的补助。

  长久以往,忽视消费者利益的石油战略也会影响到国家利益,因此,笔者建议,国际上,必须培养中国企业运用各种交易工具避免油价波动的冲击,学会与他国进行利益分享和互补。在国内,必须打破寡头垄断的局面,让民资和外资参与进来,国内油价与国外油价同步调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