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油价跟跌存认识误区 改革还需关注弱势群体

   2006-10-2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02

核心提示:革还需关注弱势群体  最近几年,国际石油市场剧烈动荡,油价一路攀高。油价问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引

  革还需关注弱势群体

  最近几年,国际石油市场剧烈动荡,油价一路攀高。油价问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我国政府一再强调,油价改革目标是与国际市场接轨,因此随着国际油价起落,政府相应地多次调整了成品油价格,而且基本上是以上调价格为主,下调只有一次。

  今年9月25日国际原油价格跌破每桶60美元大关,目前一直是处于60美元/桶的震荡状态。与今年8月份每桶将近80美元的峰值水平相比,最近国际油价下挫了大约四分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内公众普遍反映:我们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存在联动关系,国际油价上涨时我们会跟着涨,现在国际油价降了,国内油价是不是也该跟着下调?既然政府强调国内油价和国际联动,那么无论国内油价稳定有着怎样充分的理由,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公众心里毕竟有一些疑问,这当然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是公众对现行国家成品油价格政策执行情况不了解所导致的认识偏差。1998年,国家对石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国家取消了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政府职能,并在这两家石油公司的基础上,以地域划分为原则,对两大石油公司进行业务重组并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新组建的两家大型石油集团,变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企业。为使两大石油集团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独立经营企业,国家对石油价格政策进行改革,取消了原来完全由政府制定固定价格的政策,决定让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进行接轨。国家对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每月调整一次,依据是国际石油市场。成品油参照国际市场,初期是新加坡市场,后完善为三地市场,包括新加坡、纽约、伦敦,以三地加权平均价格为基础确定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并允许企业在8%范围内上下浮动。

  这个政策在2004年以前运行正常,但在2004年以后由于国际油价暴涨,考虑到成品油价格的敏感性,国家在政策执行上开始面临困难。在维持公众敏感性不太强的原油价格接轨政策的同时,国家中止了成品油价格接轨的机制。但国家考虑到价格改革目标,还是根据国际成品油价格水平、国内相关产业状况、宏观控制目标以及公众承受力等综合因素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多次调整,尤其是上调,但每次都没有调整到位。目前,尽管国际油价下降幅度较大,但国内外油价仍然存在差距,国内成品油价格仍然低于国际成品油价格。无可置疑,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回落,成品油价格也随之回落,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确实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之间的差距缩小,但还有几百元/吨的差距,其中柴油价格差距更大一些。在目前的国际油价水平上,国内成品油价格根本没有下调的经济空间。如果以公众期望为出发点,考虑下调成品油价格,那么必然会继续拉大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距离。这不符合价格改革的方向和最终目标。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存在“跟涨不跟落”问题。确切地讲,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存在“跟涨但涨不到位,跟落又不利于国际接轨”的尴尬局面。

  总体上讲,油价改革的最终目标应是完全市场化,最终由市场决定价格。但是,由于成品油价格涉及面广,敏感性大,涉及公共问题,社会关注程度大,因此油价政策其实是一个公共政策,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价格政策了。因此,成品油价格改革应稳步进行,不宜一步到位。从目前情况看,油价下一步改革,无论是稳健改革还是一步到位,政府都有责任关注弱势群体。在价格改革的同时,当然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价格补贴措施。同时,政府尤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有充分的知情权,这样才有助于深化改革。目前,我认为油价改革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调节价格的高低,而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和监督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时更要加快培育竞争性的石油市场,让市场更加准确地反映价格的变化。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