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一次涨价都被认为受害一方是“沉默的大多数”?关键是,能源行业的企业既是垄断的又是国有的,既是赢利企业还担任着政府职能,公众常常以企业是否已经到了非涨价而无法运营的地步而提出质疑
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能源供需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行业改革和“提价”呼声越来越高。有人惊呼,过去的半年似乎是在一片能源价格的“涨”声中度过。一连串的提价,牵动了每个老百姓的神经,事实上,决策者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能源价格上行是趋势
然而,能源价格上涨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社会仍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能源行业基本上是垄断行业,改革和提价,尽管有时是必需的,还可能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为了今后能有较低的能源价格。但是,如果每次改革提价都演变为供需的“博弈”、各方力量的对比、公众的质疑,和谐社会的形成必然受到影响。
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十一五”期间要保障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顺利推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服务。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有:配合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强对成品油、天然气、电、水、土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监管,保障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可以说,能源价格的改革目标非常明确。改革是否意味着涨价?显然,没有人会说改革是为了涨价。但是,中国目前的低能源价格和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却比较明确地表明,能源价格必须上行。而且,除了能源问题,还有与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能源价格上行,是抑制需求和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的关键手段。
成功的价格改革
是形成透明的定价机制
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原则。国际接轨不是说所有的消费者都必须支付市场(国际)价格。我们不能从实际支付能力来说明中国某些消费者(居民或农业)可以支付美国消费者的同等价格。承受能力是相对于收入而言,此外还有一个社会公平问题。因此,政府对某个消费群体和某个需要鼓励的行业进行补贴,是必需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补贴的设计应当是透明合理并有利于向市场化过渡。
此外,对于某个特定的群体(如低收入家庭),其能源消费量已经很小,过快地提高能源价格,不仅起不到节能的目的,还可能促其寻找有害于环境的替代。例如民用液化气价格上涨,可能使蜂窝煤重新走俏。因此,对于电价、油价、气价,作为基本消费品,政府不可能,也不会置身事外。能源价格是否在百姓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是否影响保证基本用能,都是政府在改革中应当考虑的。
进一步说,能源的特殊性在于它既影响稳定又影响发展。中国政治社会稳定所提供的具有相对“确定性”的商业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对于政府来说,社会稳定和发展压倒一切,当稳定受到威胁时(如涨价),为提高竞争和效率的改革往往也就很慎重。在效率和社会稳定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点,这就是政府补贴的合理性。
因此,成功的能源价格改革不仅是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目前更为重要的是形成透明的定价机制。中国能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增长快于供给增长,能源价格将会持续上涨。于是,有许多人呼吁国内能源价格要与国际接轨,其实比单纯接轨更为重要的是首先要形成透明合理的定价机制。近期石油价格从每桶80美元附近跌到60美元,消费者希望国内成品油下调,从而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人们的期待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从2005年以来,五次油价上涨的理由都是要与国际接轨,而此次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油价却没有接轨下跌。与此同时,中国的三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这几年都是利润巨大,今年上半年,三大国有石油巨头的利润也惊人地达到了1177亿元。这引起了不少民众的不理解。
其实,如果从供应成本来看,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和天然气价格都是背离市场价格,其价格应该比现有的市场价格要高,如果现在“与国际接轨”,价格不能下跌,还应该上涨。但是,三大国有石油巨头都是国企,赚的是国家低能源资源税的钱,赔的是为国家承担社会责任。问题是,老百姓付了低价却还会报怨,问题出在能源价格的形成机制上。目前我国的电油气价格形成机制很模糊,国有垄断企业赚了钱,行业收入较高,也还叫亏损,价格倒挂,业界人士都不太清楚价格如何形成,老百姓更不明其理。所以公众对每一次价格上调都不会理解,都觉得吃亏。
目前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形成透明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每个环节都清楚地让消费者知道。比如对油气价,可以调高到目前的国际价格,但是要加大对石油开采资源税的征收,政府以此用来补贴应该受到补贴的消费者,并明确告诉他们,在油价形成环节中,哪些环节是由财政补贴的,补贴多少,这样老百姓就可以清楚能源企业的利润来源和利润是多少。从而就能够接受油价上涨和下调的事实,确保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能源价格机制还可以使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能上能下,必要时,还可以用特别基金来稳定能源价格,使其避免大幅度波动。
如何让消费者接受涨价
一个透明合理的价格有助于消费者的参与。我们都认同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在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能源价格的走高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每一次涨价都被认为受害一方是“沉默的大多数”?关键是,能源行业的企业既是垄断的又是国有的,既是赢利企业还担任着政府职能,公众常常以企业是否已经到了非涨价而无法运营的地步而提出质疑。认为即便是到了这一步,能源企业也应该从自身分配机制的改革入手,不能把生产成本的增加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目前有些价格听证只是一个程序,结果没法使人信服。只有在一个充分反映成本、透明合理的价格机制下,涨价的理由才有可能被公众理解。
一个透明合理的价格机制还可以将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分离,除了提高能源企业运行效率,还可以鼓励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能源投资。民营企业和外资的进入会为这个行业设立一个经营底线和必要的财务纪律性。这可以改变目前能源行业的一个根本问题,即国有企业一家独大,越做越大。国企的高度集中是能源行业许多问题的根源。很难判断国有企业的经营底线在哪里,一个没有经营底线的行业是没有效率的。民营企业和外资的参与,除了作为资金来源,还是提高行业效率的必要手段。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