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五年我国石油石化业发生五大变化

   2006-11-16 中国石化新闻网中国石化新闻网

38

核心提示:我国入世行将5年。随着12月11日我国成品油批发业务的放开,我国石油石化业入世后过渡期将结束。   回首

   我国入世行将5年。随着12月11日我国成品油批发业务的放开,我国石油石化业入世后过渡期将结束。
  回首过去5年,中国石油石化业在内外发展环境、行业自身发展及市场状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深刻而不可逆转的变化:中国石油石化市场走向全面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形成,政府监管体系日渐完善并走上法制化轨道。在开放中,中国石油石化业进一步发展,在改革重组中,我国国有石油石化企业逐步做大做强。

  各项承诺如期兑现,中国石油石化市场走向全面开放

  在过去5年中,我国按照入世承诺,已将大部分石油石化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减让到位,石油石化产品进口的大部分非关税措施也已取消;外贸经营权放开,成品油零售业务在两年前开放。这些变化使我国市场走向全面开放,世界主要石油石化产品生产国对我国的出口量加大。

  按照入世承诺,在过去5年中,我国已对大部分石油石化品进口关税税率进行减让,其中油品、烃类气体、部分合成树脂、大部分合纤原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肥等已按要求如期全部减让到位。目前还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PVC等部分合成树脂和聚酯、PTA等部分合纤原料,按要求其进口关税税率要到2008年才能全部减让。由于我国进口关税的大幅减让,使得以我国周边国家地区和中东为主要出口地的世界各石油石化品生产国,加大了对我国出口的步伐。

  除了对关税税率进行减让,在非关税措施方面,目前我国对石油石化产品的进口除保留原油、成品油和化肥的非国营贸易配额外,其他非关税措施在2004年均已取消。此外,外贸经营权放开,零售和仓储业务放开,民营和外商投资领域放宽。继2004年12月11日成品油零售业务放开后,下个月原油和成品油的批发业务也将放开,这表明我国石油石化营销领域基本放开。

  目前,国内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约200家,占全国批发企业总数的8%%,占全国成品油批发量的5%%;民营企业在全国拥有加油站4万多座,占总数的43%%,占全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的13%%。截至2005年底,共有48家民营企业获得非国营贸易企业成品油进口经营权。

  由于关税减让、市场准入条件放宽、扩大开放、外资增加以及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求旺盛,入世5年来,我国主要石油石化品的进口量明显增加(见五版表1)。韩国、中国台湾省、新加坡、日本、俄罗斯、沙特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近几年对我出口的主要地区。

  政府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依法治理规范市场化进程

  入世之后,为了应对市场全面开放,我国政府深化了以顺应市场化进程为目标的各种改革,出台了各项宏观经济改革举措,加强立法建制工作,我国对石油石化业的监管逐渐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首先是5年来,我国政府加快了职能转变。随着政府换届和机构调整,形成了由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国土资源部为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相关专门机构各司其职的石油石化业综合指导监管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石油石化工业进行监管。在机构改革的同时,诞生了行业性协作自律组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国家陆续推出了投资体制改革、税制改革、汇率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的的改革举措,颁布了新的《对外经济贸易法》、《行政许可法》、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及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三大条例等,同时开始制定我国首部《能源法》,并启动了《石油天然气法》的立法准备工作。在石油石化行业层面上,采取了先整顿后规范,并按WTO规则要求建章立制,逐步深化改革的做法,整顿规范了国内成品油市场,打击石油石化品走私,围绕国内石油石化市场的建设、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石油石化相关税制、市场准入资格的确定、石油石化品的进出口贸易管理、资源管理、油气管道保护等先后出台了一批法规条例和改革举措。

  第二,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国家加强了对反倾销和倾销应诉的指导力度。商务部成立了专门的职能机构,石油石化行业正在建设包括各业务领域在内的产业损害预警系统。

  第三,加快了国内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共公布238项石化新行业标准和398项油气行业新标准,废止了30项石化行业老标准和113项旧油气行业标准。

  多元化竞争格局形成,市场化进程加快

  入世之后,各方均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使中国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多元化竞争的局面愈演愈烈。外资加快进入中国市场,拓展其石油石化业务,影响逐步加大;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石油石化市场中的新兴力量;为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积极开展同业竞争。

  入世5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大,投资环境改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求旺盛。以欧美大石油石化公司为主,日、韩、中东等国家地区紧跟,外资企业加快了全面进入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和关联行业的步伐,投资规模和力度明显加大,涉及业务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和经营组织趋于完善,涵盖上中下游各方面。目前外资已形成了以油品营销、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合成材料加工、石油石化仓储物流、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为重点的投资发展产业集群,有些领域已在中国市场占有相当份额,目前不少外资公司还在我国成立了研发中心。外资投资方式已从合资走向独资、收购兼并。

  目前,位列世界500强的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世界著名的专业化工公司、日韩等国的主要石油石化公司都已在华进行了投资布局。截至2005年年底,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杜邦、拜耳公司在华投资总额已达100多亿美元。

  在外资加大对我投资力度的同时,我国民营企业也迅速发展。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的放宽,特别是“非公36条”的出台,入世5年来,我国民营石油和化工企业有了很大发展,突出表现在润滑油调和销售、石油沥青、成品油销售、燃气开发利用、聚酯及聚酯纤维、石油化工下游的材料加工等领域,近期民营企业还在向上游进一步拓展。

  5年来,民营石油石化企业先后组建了我国首个民间石油商会——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石油石化联合企业——长城联合石油公司,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下,成立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委员会。一些民企已开始与大型国有公司或外资公司合作合资。

  为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的同业竞争也在深化。入世5年来,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国有公司外,国内其他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持续重组中也开始涉足石油石化有关领域。2003年11月,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经国家批准,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加快了由原油、石化、化工产品贸易公司向实业公司进行战略转型的步伐,在此后几年中,中化集团在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国内成品油分销网络建设、石油储运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进展。2004年5月,经国家批准,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等原化工部所属的5家企业重组,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通过国内外的并购与合资合作,加快向炼化领域拓展。2005年9月,陕西省对其省属地方石油企业进行重组,成立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其原油年产量和加工量已达900万吨。

  在入世5年中,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业务分布也在市场竞争中由偏重北方、南方或海上逐步推向了全国和海外,中国海油的业务正从上游向中下游延伸。

  我国石油石化产品自给率提高,全球影响力扩大

  入世前夕,业内外人士曾担心市场开放会给中国石油石化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入世5年来,由于国家在后过渡期采取了逐步放开的策略和做法,加上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需求旺盛,在国有企业加快做大做强、外资加快进入、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各方面投资明显增加拉动的情况下,中国石油石化业却有了较快发展。目前我国石油石化业在全球和亚太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明显提升,中国已进入世界大宗石油石化产品生产大国行列(见表2)。

  由于国内产能产量大幅增加,5年来我国主要石油石化产品的自给能力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在过去5年中,我国合成树脂的市场自给率已提高到50%%;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涤纶自给率从88.7%%提升至98.7%%,基本自给;合成橡胶自给率从56%%提高至62%%。

  三大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在竞争压力下逐步做大走强

  入世5年来,我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重组,加快结构调整,优化配置资源和市场,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它们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竞争日趋激烈、经营发展环境迅速变化、风险增大的情况下,逐步做大走强。

  值得指出的是,为了做大做强,入世5年以来,在三大国有公司的努力下,我国形成了镇海、上海石化、茂名、大连石化、金陵、上海高桥、齐鲁、大连西太平洋、兰州、广州等10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上海金山、上海赛科、广东惠州、南京扬子、北京燕山、山东齐鲁等6个产能或产量80万吨级以上的乙烯生产基地。目前800万吨/年以上炼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已占全国总加工能力的50%%以上,最大炼厂的加工能力由2000年的1350万吨/年提高至2005年的2000万吨/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炼厂平均规模提高到489.8万吨/年,乙烯厂平均规模提高到45.4万吨/年。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炼化基地。

  在管输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新建成了甬沪宁进口原油管线、仪征—长岭沿江原油管线和第一条跨国的中哈原油输送管道等,中国陆上原油大部分实现了全程管输。用于西气东输、陕京线等5条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建成,实现了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的大跃进。同时,还建成了兰成渝、西南管线、珠江三角洲管线、西部管线和鲁皖管道等五大成品油输送干线,中国成品油输送管道建设跨上新台阶。这些改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国家能源战略,优化炼化生产,搞好油气资源配置利用,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增强我国炼化企业的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上游方面,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不少突破。2005年西部和海域的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8.2%%和10.6%%,比入世前的2000年分别提高了5.6和1.9个百分点;原油采出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6.6%%和11.3%%,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4.5和4.9个百分点。这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应对国内市场全面开放做好了充足准备。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