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开采放开 民营油企究竟有多大实惠?

   2006-11-22 《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 》

93

核心提示:来自《经济参考报 》的一则报道,经过相关方面多年的奔走呼吁,权威部门终于对允许民营石油企业进入石油天

  来自《经济参考报 》的一则报道,经过相关方面多年的奔走呼吁,权威部门终于对允许民营石油企业进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行业“松口”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在答复全国工商联的政协提案时透露,我国政府正在研究起草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领域的具体政策。该文指出,关于降低非公有制企业的准入门槛问题,为了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申请条件的规定”,将从注册资本、专家队伍、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发改委此举,终于让长期在国有石油巨头夹缝中求生存的民营石油企业看到了一线曙光。对于他们而言,我国石油行业上游领域的禁锢严重地束缚了民营石油企业的发展空间,一旦国家敞开大门,他们的前景将会因此变得豁然开朗。然而,令民营油企翘首企盼的那条“政令”却依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而且,即便最终产业上游真地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

  以下是来自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的一组数据,到2005年底,我国有经整顿合格的地方和国营炼油企业近百家,加工能力8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3;成品油批发企业800多家,占全国近1/3;成品油零售企业四万多家,占全国1/2;石油钻井和开采企业近100家,仍在采油的80多家。看来,民营资本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在中国石油行业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除了上游开采领域之外,整体产业链也比较完整,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油源问题得到解决,仿佛民营油企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上都不存在政策性的限制了。那么,到那个时候,民营油企是否能够摆脱国有巨头的挤压,独立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呢?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的分析师判断,即便国家允许民营企业进行石油开采,甚至享受和三大石油巨头同等的待遇(当然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民营资本仍然会沦为国有石油公司的打工者。

  一方面,在上游勘探开采领域,民营油企缺乏竞争力。目前的民营油企无论是在技术实力还是资金投入上都无法达到国有石油公司的水平,民营油企在勘探、钻井等方面的能力显然无法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相比。况且以三大石油巨头的勘探能力和对油源的关注程度,国内留给民企(且有能力开采)的区块可谓微乎其微了。即便未来还能发现新的油源,民营油企业很难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在这种情况下,民营油企仍然会受到国有石油公司的挤压,要么只能拣这些石油公司吃剩下的(或者是看不上眼的);要么只能通过所谓的“合作”,给国有公司打工。无论走哪一条路,都不足以维持民营石油公司的生存,其结果只能是依附于国有石油公司。

  另一方面,在成品油生产领域,民营油企会遭遇到更大的瓶颈。一是成品油生产的成本问题。炼油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按照现有的原油和成品油差价计算,年炼油能力达到250万吨的炼油企业才能够做到盈利。而目前民营石油企业的总炼油能力虽然达到了8000万吨,但各炼油企业的规模偏小,所以成本高昂将会压缩民营油企的利润空间。而且,在油源没有保障的前提下,恐怕谁也没有胆量大规模地扩张炼油能力。二是成品油销售的价格瓶颈。目前的成品油零售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制定的,即使像中石化这种既有规模、又有油源的巨头每年的炼油板块都大幅亏损,民营油企的日子肯定也不会好过。当然,如果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成功,对这些民营石油企业也是一个福音。

  总而言之,国有石油巨头已经植根中国市场多年,在垄断资源和市场的同时,也构建了牢固分销渠道和高度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所具备的优势使得民营企业短期内难以望其项背,在这种情况下,只放开国内的石油开采权作用并不明显。其实,也许原油进口权才是民营油企更加看重的,同前者相比,这项资格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加广阔的油源,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国有石油公司的挤压。中化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虽然没有国内的石油开采权,但是因为有了贸易权,一样可以建炼油厂、开加油站。

  不管怎样,发改委对石油商会的答复已经表明了政府部门对石油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让民营企业重新燃起了希望。但是在路径选择上,却不能让人完全信服,或者说并不是最快速、最有效的,也许是政府部门另有考虑吧。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