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还是陷阱:“煤转油”之五宗罪!

   2006-11-24 阿里巴巴化工频道阿里巴巴化工频道

62

核心提示: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能源吃紧现象越发凸显。不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能源吃紧现象越发凸显。不过,世界科技也在飞速前进,“煤转油”技术应运而生。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相对不足,能源问题已成为“绊脚石”。随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石油和可再生能源。从国家能源安全来考虑,很多国家把煤化工技术作为一种战略技术储备来看待,中国也不例外。那么,一直争议不断的“煤转油”对于中国到底是机遇还是陷阱呢?

  悄然崛起

  “煤转油”即煤炭的液化,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从今年初,许多大型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加大了“煤转油”项目的投资力度。总投资超过123亿元。神华集团也启动了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计划今年底完成投资45亿元。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神华集团“煤转油”工程基地,目前现场土建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我国最大的“煤转油”基地悄然在西部崛起。

  有研究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200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已超过1.27亿吨,接近当年国内总消费的42%。而我国又是煤炭大国,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煤转油”项目在我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跟风之痛

  然而,居高不下的油价让越来越多的“煤老板”和投资者看到了商机,再巨额利润的驱使下,一些企业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能力,出现了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项目的苗头,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将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甲醇规模已接近900万吨,拟建和规划产能还有千万吨以上;在建和新建的醋酸项目已接近200万吨。各地大打煤化工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大干快上”。山西省制定了在3年里投资92亿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煤化工产业三年推进计划”;安徽省计划到2010年,实现煤化工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这种跟风之乱,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治理之难

  今年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针对当前的“煤转油”投资热,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紧急叫停煤炭液化项目核准。发改委认为,“煤转油”项目还存在技术和工程等风险。

  业内专家分析,只有拥有“煤变油”技术,并拥有一定规模,在油价比较高、煤炭生产成本不完整的条件下,可能有经济上的可行性。然而,鉴于目前,在我国以煤炭资源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来替代另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石油,进而大规模的商用化是不切实际的,“煤转油”大批量替代石油并不现实。

  专家指出,目前煤化工还存有产能过剩之忧。预计到2010年国内甲醇生产能力将超过2700万吨,而国内甲醇的年需求总量在2400万吨左右。如果拟、在建煤制甲醇项目全部付诸实施,一旦甲醇后加工技术和应用市场开发滞后,势必造成产能的大量过剩。

  煤转油五宗罪

  油价下跌风险。“煤转油”项目的经济价值是建立在国际油价持续稳定高涨的基础上的,而一旦中国大举上马煤变油项目,这些公司将时刻面临着油价下跌、煤炭稀缺、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风险和压力,后果不堪设想。

  巨额投资风险。一些投资者认为,煤转油的成本在每桶25-40美元之间,而煤液化的盈亏平衡点对应的油价约在每桶25到30美元之间,相对于目前国际市场每桶60多美元的价格,显然商机无限。但资料显示,目前每1万吨煤制油项目的固定投资,约在1亿元左右。目前一些地方开工建设的十几万吨规模的煤制油装置多数规模不够,技术不够成熟,具有较大投资风险。

浪费优质煤资源。实际上,“煤转油”是用一种稀缺资源去换另一种稀缺资源的行为,从能源产业上来讲更是一个高耗能的项目,能源效率非常低,转换之间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目前国内普遍上马的间接转换技术,生成一吨成品油需要消耗掉4-5 吨的煤,即便是转化效率最高的神华项目也要消耗3 吨优质的神华煤。“煤变油”能源转换效率不足一半,是对优质资源的极大浪费。

  消耗大量水电。“煤转油”对水资源需求量极大,必须建立在水源附近。对于一个年产100 万吨的“煤变油”项目,吨产品耗水在10吨以上,相当于一些地区十几万人口的水资源占有量或100多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水资源保有量。中国本身淡水资源贫乏,目前进行“煤变油”的山西、陕西、内蒙古更是中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而“煤制油”项目的大量上马将进一步加剧这些地区水资源的缺乏。这对于电力和水资源都不算富余的西部来说,是两项重要的资源消耗。此外,还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生产过程要排出相当数量的废渣、废水和废气。

  运输困难。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煤化工产品主要消费在东部沿海地区,产销区域分割。而大部分液态或气态煤化工产品具有毒性或易燃易爆的性质。因此,煤化工项目必须具有较高的产品安全运输保障,盲目上马可能面临“烂在锅里”的尴尬局面。

  实施之慎

  “中国煤化工产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资源配置的物尽其用原则,实现规范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日前表示。一旦中国大举上马煤转油,一路高歌猛进,对其他石油进口国只有好处,没有风险。而我们却面临着油价下降、煤炭稀缺、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诸多风险。

  一些能源专家也分析,煤制油虽然可以改变我国能源战略结构,但更多的是一种战略,并未到非如此不可的地步。因此,解决中国能源缺口的更好办法是发展非矿物燃料能源,例如水电,核能,或者各种再生能技术。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