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遭国际市场倒逼 定价机制有望年内出台

   2007-01-05 北京商报金冰 王晓然

56

核心提示: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在2007年首个交易日下跌,迎来自去年冬天以来的最低谷。反观国内石油价格仍与跌宕起伏的

  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在2007年首个交易日下跌,迎来自去年冬天以来的最低谷。反观国内石油价格仍与跌宕起伏的国际油价波动绝缘,让国内油价上调时给出的与国际接轨缘由再次成为滑稽的借口,也对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形成了压力。

   利好的消息是,已经苦等了8年的成品油价格机制终于有望在今年年内出台,不过该机制能否让垄断的国内石油价格联动国际市场,仍是个问号。

国内静观国际油价下跌

2007年国际商品交易首日,国际原油价格迎来自去年冬日以来的最低谷。本周三,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58.32美元,下跌2.73美元,跌幅近5%,为去年11月17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当天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也每桶下跌2.48美元,达到57.96美元,为去年11月17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

当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因需求萎缩而看跌时,中国国内的油价依然依照“家规”自行其是。中国石油市场一直以来与国际油价频繁的、大幅的波动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原油价格曲线一直平稳上升。从2002年开始,13次调高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而降价只有一次,且降幅微乎其微。

国际油价受市场变化影响频繁变动,此次下跌是由于暖冬气候因素引起的需求减少。从去年7月国家油价开始进入下跌趋势以来,最低跌到过每桶50美元附近,最大的跌幅近30%。根据国际有关机构的预测,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可能会跌到每桶40美元左右。

这对石油消耗大的工业企业、消费者以及经营石油的企业来说都将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但是对于油价与国家脱节的中国来说,远没有那样乐观。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是垄断石油巨头,因原料成本的缩减,其盈利能力相应看涨。但石油批发价格却不会因此而降低。消费者,其他对石油能源有较大消耗量的工业企业都不能因此而缩减成本。

缺乏弹性的国内油价,与国际价格的价差使得一些地区的走私猖獗。

垄断企业管理下的价格绝缘

一方面价格垄断、一方面获得国家补贴,石化企业还将以资源产品的环保成本为由得到另一个涨价的许可。

日前,发改委表示拟将环保治理成本纳入能源价格,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环境治理、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将会计入石油、天然气、水、电、煤炭和土地等产品的定价中。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能源价格的改革总以“加法”来进行,但深化改革并非靠几场价格听证会就能解决。能源企业垄断地位的破除、市场化交易改革、企业重组和价格管制机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应该更加受到重视。

从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将全面开放,外资公司可在中国建造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销售自己生产的成品油,改革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成为必然。

商务部曾表示,这将打破国家统一配置原油资源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集中批发成品油的格局,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我国从事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我国石油市场将逐步形成国有大型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社会经营单位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记者了解到,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加油站都集中在几个大的石油公司,但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垄断,而是高度集中。石油是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产出的行业,产业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分散企业风险。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1月底,我国社会批发企业占国内成品油批发企业总数的33.4%,社会加油站占国内加油站总数的56.3%。但是目前,中国的中小石油企业主要集中在销售领域,而像美国等国家的中小石油企业则集中在开采、挖掘领域,大的石油公司负责冶炼和销售。

成品油定价机制有望年内出台

“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已经制定完成,预计今年将有望出台。届时,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董秀成认为,这次改革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具体何时出台关键取决于国际市场油价。如果国际市场油价偏高而且又不稳定,会造成国内油价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如果国际油价相对较低,并且比较稳定,就有利于该机制的尽早出台。“我认为,2007年应该是国际油价相对稳定的一年。”董秀成表示。

而自1998年至今,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已经历了三次该改革。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介绍说,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

从2000年6月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

从2001年11月起,中国又一次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2006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宣布成品油价上调的同时,向地方传达了石油综合配套改革方案。

虽然“四个配套机制”目前已逐渐落实,但最为关键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却仍“待字闺中”,由此引发诸多非议。

对此,董秀成认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后将大大降低类似情况的出现频率。因为新机制将使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这也意味着,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将与国际市场联动,随之涨跌,国内石油市场将向国际化迈进一大步。“这不单单是价格问题,同时还是公共政策问题,涉及包括国内两大石油集团等多方面利益。”董秀成表示,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品油是完全的市场化,政府对其没有干预。据了解,美国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放开石油价格,而日韩等亚洲国家是上世纪90年代放开的。

事实上,发改委维持现有定价机制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昨天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目前发改委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一事“封口”,进一步证明了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的“敏感”。

新闻背景

原油价格差异致使国内走私猖獗

“广州反走私综合治理25周年”的一组数据显示,来自中国香港的走私红油到岸价格比国内的批发价低近500元/吨,价差造成我国企业对违法走私行为趋之若鹜。与此形成矛盾的是,去年年底,中石化披露,政府对其炼油企业2006年的政策性亏损给予了一次性财政补贴50亿元。理由是相当一段时期中,中国油价与国际大幅倒挂,国内石化巨头的炼油企业出现严重亏损。中石化的说法是,到2006年9月末每炼1吨成品油平均亏损达900元。

业界专家质疑,从开采到冶炼再到批发零售,整个产业链条都由大型石化企业掌握,如果上游的炼油企业亏损需要补贴,那么下游环节的利润又是不是应该拿出来呢!实际上,在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达到每桶57.65美元时,国内批发价格比美国市场价格高出折合人民币2400多元。如此算来,中石油、中石化等的成品油批发价格并未如其所说价格倒挂,造成亏损,上市公司业绩反而连年飘红。

中石油在2005年的企业净利润达到1300多亿元,居亚洲首位,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和供应商,在去年7月开始的一轮国际石油价格下跌中再度尝到甜头,盈利能力再度提升,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将促使成品油定价机制加速改革,企业的炼油资产有望扭亏为盈,成为油价下跌的最大受益者。

按照发改委的说法,中国实际上并未完全依照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幅度去提高油价,国际油价上涨30%,而国内汽油价格只上调了15.72%,价格倒挂导致炼油业全行业亏损。另有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炼油行业亏损上升24倍,新增亏损额占到整个石化行业的84%。炼油企业开工率下降,市场出现“油荒”。

但成品油走私频繁的现实直接挑战着“价格倒挂”说。石油问题已经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经从2004年的30%上升到近47.3%。据国家能源领导小组方君实在去年年底的预测,中国石油需求量到2020年将有可能达到4.5亿吨到5亿吨之间,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