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世界油气资源新的角力场

   2007-01-24 资源网任继凯

58

核心提示:占全球71%面积的浩瀚海洋,由于不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区域,因而,较晚进入人类资源开发的视野。上世纪50年代

占全球71%面积的浩瀚海洋,由于不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区域,因而,较晚进入人类资源开发的视野。上世纪50年代,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才首先出现在美国,开始海上油气的地质勘探和开发。人类半个多世纪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迅猛发展,海上石油产量一直稳步增长。
  石油是经济的血液,谁能够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谁能够保证油气资源的稳定供给,谁就能够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进入21世纪,世界已经步入能源稀缺时代,油价始终在高位运行,因此,国与国之间的石油争夺和角力日趋激烈。
  陆地主要矿产资源的可采年限大多在30-80年之内,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的开采只能维持百余年,这一切迫使人类向浩淼无垠的海洋进军。海洋,这座能源宝库,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已经成为了世界油气资源新的角力场。

  海洋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能源稀缺时代的世界焦点

  历史地看,人类从封闭的村社时代到逐渐开放和向外拓展的时代,从陆地建设和开发到向海洋推进直至进入宇宙太空,从维持生存、适应自然到探索万物、开发未知,人类经过了漫长的但仍依稀可辨的若干阶段。  在目前阶段,陆地资源开发仍有潜力但已无法充分满足各国日益增长的需要;宇宙太空开发虽方兴未艾但仍有科技困难,且非多数国家所能及,惟有海洋开发既能提供新的大量的能源和生物食品,又可按照不同水平的技术能力实行浅海或深海、大陆架或大陆坡、捕捞或钻探等不 同层次的开发战略以满足沿海国家的不同需求,而这些沿海国家占了世界国家总数的2/3以上。所以,并非夸张地讲,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大规模、全方位、高科技开发海洋的新时期。
  海洋巨大的能源宝库中,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极其诱人:海洋中的大陆架和大陆坡是海洋沉淀物堆积的区域,据地质学家估计,那里至少蕴藏着全球3000亿吨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全世界有将近100个国家正在水深不足2000米的近海水域进行普查和钻探。在已发现的大量油气田中,仅大陆架的油气田就有近2000个。专家指出,随着海上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改进,世界石油生产的重心将不断移向海洋,那里将是未来获取油气资源主战场。
  我国沿海大陆架是环太平洋油气带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海岸带和浅海大陆架上埋藏着储量较大的油气资源。普查勘探发现了十几个大型的沉积盆地,沉积厚度从数 千米到1万米以上,还有一批含油气构造。据国内外研究预测,中国海域石油资源储量在数百亿吨的规模,其中乐观估计者认为可达700-800亿吨。随着海上 油气勘探成果的不断丰富和钻探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能源稀缺时代和高油价时代的到来,海洋已经成为世界能源获取的新焦点。

  争夺油气资源的角力使海洋成为引发国际地缘冲突新阵地

  《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公海面积明显缩小,各国对公海海洋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联合国海洋公约》突破了传统的领海和公海制度,明确大陆架是其领海以外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还肯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将"公海"定义为"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这次以国 际组织立法形式出现的"蓝色圈地运动",将地球表面36%的海面变成了沿海各国的管辖范围,世界公海的面积由此缩小了近1.3亿平方公里。
  这一结果,导致了海域管辖冲突不断增加。据估计,在整个太平洋区域,共有97条海洋边界有待划分;太平洋东岸这一区域含有许多半封闭海域,各国宣称的管辖区域极为重叠,不时产生种种摩擦,有代表性争端如日本和俄国在日本北方四岛归属上的争端、中日在钓鱼岛及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上的分歧、日韩之间的"独岛(竹岛)冲突事件",以及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一些岛屿及其领海海域之主权问题上的摩擦等等。各国都清楚,谁获得更大的海域管辖权,谁就获得了更多的海底宝藏。
  海域管辖权的冲突表面是领海主权之争,实质是海洋资源之争,油气资源处于海洋资源争夺的风口浪尖。中日东海油气田的争端就是最典型、最突出的例证。如果说,邻国之间的海权争夺还可用"主权"等政治权利作为冠冕堂皇的障眼法的话,那么,国际范围内的海权之争则更多地表现为赤裸裸的资源之争。去年,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失败就是很好的证明。中美之间不存在海权之争,但美国政府却要违背市场经济规则阻挠中海油正常的并购行为,其症结就是美国不愿意看到中 国获得更多的海洋油气资源。北方四岛海域、东海及南中海都是富含油气资源的海域,围绕这些海域在台面上的领土及海权的争夺,在台面下就是油气资源的争夺。 中日东海油气田的争夺已经从台面上的大陆架划界分歧演变到赤裸裸的油气资源之争。

  中国石油企业应尽早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抢占油气角力先机

  由于中国近代以来的闭关锁国及禁海政策,使得中国国民的海洋意识极为淡薄。如果搞一项问卷调查,哪怕在首都北京,也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被询问者不会知 道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许多人,包括许多决策部门的领导同志对《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我们国家应有的海洋权益和义务不甚了了,这导致海洋问题在整个国家建设和国家战略中始终处于"副题"地位。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认识到了海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代表国家利益的众多国有企业纷纷制定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其中就包括了海洋发展战略。2004年,中国石油成立了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石油迈出了拓展海洋油气市场的第一步,使中国石油从一个陆地石油公司变成了海陆兼备的"全 能"石油公司,这进一步壮大了中国石油践行"走出去"战略的实力。笔者认为,成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党组具有全球眼光、与时俱进的英明决定,这将有利于中国石油参与国际海洋油气资源的角力。
  我国在海洋开发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近几年的我国海洋产业的产值成几何式,但和西方海洋强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上陆下海"战略拓 宽了自身的发展空间,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石油企业在海洋领域的拓展。近几年,中国石油企业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进军海洋的战役打得有声有色。中国开拓海洋石油的主力军中海油今年成功收购尼日利亚海上油田就是中国在海洋油气资源角力上取得的重大成果。
  进入全球资源与各国利益的复杂循环和一体化进程之后,没有一个大国崛起于完全的内陆国家;换句话说,真正的现代强国,必须借助于海洋才能发展自己、壮大国力。不论因特网多么发达,市场、资源中的相当大一部分还是要依赖于海洋。古代有许多内陆大国称雄的事例,而现代大国的崛起一定要有海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石油企业积极抢占海洋油气资源角力的先机任重道远!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