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我国油品价格形成机制

   2007-02-13 腾讯财经张计划

45

核心提示:·在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经营必需品的垄断企业增加利润的最快捷方法,就是利用高价盘剥民众和其他企业,加

·在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经营必需品的垄断企业增加利润的最快捷方法,就是利用高价盘剥民众和其他企业,加之缺少有效的产权制约,企业更没有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的激励。因此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国内油品的垄断,放开市场进入权,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竞争
  ·放开原油进口,增加市场油品供应;放开成品油批发,让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放开成品油零售,只要符合条件,任何企业都可以投资和经营加油站。在整个石油领域的上中下游,凡是达到一定资质的企业,都可以投资石油领域。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石油行业竞争,增加市场的平衡与制约力量
  ·我国应尽快推出和完善石油期货品种,建立本国的石油期货市场,为国内提供一个能真实反映客观的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进而以此去参与、影响、争夺石油的国际定价权

  石油被誉为工业时代的血液,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国际上原油价格受到全球供求关系、地缘政治局势、国际游资投机炒作、灾害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国际原油价格基础之上,再加上运输费、保险费、进口关税、企业生产成本、燃油税以及定价机制等影响因素,最终形成各国的成品油价格。仅燃油税率各国的差距就非常大(当然燃油税那一部分是要上缴政府的,只不过是加油站代收而已),因此最后的成品油价格并不像原油价格那样大致统一,欧洲主要国家最终汽油售价在每升12元人民币左右,日本每升9元,而美国每升仅为5至6元。

  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历史回顾

  1998年6月,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汽、柴油实行政府指导价,由计委按进口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可以上下浮动一定幅度确定具体零售价。2001年10月,我国对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再次进行改革——从原来的紧盯新加坡一家市场改为紧盯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方市场上的“一篮子价格”,根据市场上的实际供求状况进行不定期的调整。同时,两大集团仍然有上下浮动8%的权限,这样就形成了目前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这样的定价机制造成诸多问题,受到各方面批评。比如:国内原油照搬国际价格,未能真实反映国内市场供求状况;由于油价调整的时滞性,为投机活动提供了机会,市场秩序受到冲击;政府只管零售价而不管批发价,当油价上涨时形成批零价格倒挂,有油田支撑的石油集团可以照样盈利,但民营石油企业被推入亏损境地;当国际油价快速上涨时,国内价格如果不立即跟进,就会出现炼油和销售消极怠工,导致成品油供应紧张,形成所谓的“体制性油荒”。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震荡攀升,从2003年平均28.4美元/桶上升到2006年1至9月的平均66美元/桶,上升幅度超过130%。虽然我国先后13次调价,但汽油和柴油价格仍低于原油价格上涨的速度。两大石油集团及某些政府官员认为,当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而成品油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这种所谓的“价格倒挂”现象是两大集团为稳定经济和保障民众生活做出的牺牲,以致财政部先后两次对中石化给予巨额补贴。

  但也有舆论认为,国内炼油企业原油来源分为进口和国产两部分,进口原油只占全国消费量的40%。虽然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但国产原油成本始终稳定于每桶20至30美元,不及国际原油价格的一半,而目前的状况是国内原油跟随国际油价“搭车”涨价,两大集团供应给集团内部和外部炼油厂的原油与进口原油基本同价,石油公司利润暴涨,造成了消费者支出增加,将理应属于全民的石油资源尽归垄断者。

  巨额石油利润从何而来?

  中石化2005年以614.82亿元的利润总额再次蝉联“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第一名,而中石油2006年利润总额更是高达1856亿元,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这些巨额利润来自于石油企业的科学经营和高效管理吗?答案好象是否定的,据研究显示中石油的经营效率与国际同行相比差距非常大:中石油开采成本为每桶12-17美元,而美国、日本的采油成本只有每桶2美元;中石油的总资产回报率只有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的1/3,人均创利水平仅是埃克森美孚、壳牌的1/32、英国石油的1/19。

  石油集团管理水平稀松平常,那巨额利润从何而来?或者说社会资本为什么不去分享这丰厚的利润呢?答案就是两大集团由行政权力而形成的垄断地位。国内油田都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所掌控,只有两大集团拥有开采、销售权以及绝大多数的石油进口权,垄断了从最上游的勘探开采到最下游的加工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也就是说沿着石油开采或进口,炼油到批发至各地省、市公司,直到加油站这一链条,两大集团完全可以利用内部转移价格,将亏损和利润设置到某些环节。有专家指出,两大集团正在利用本身的垄断力量,挤垮非自有的炼油厂以及非自有的加油站,逼迫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因此国内石油行业的垄断程度不是在减弱,而是在不断加强。

  为了促进社会公众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笔者并不反对将资源价格向国际市场看齐,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因占有资源而形成的超额利润,是划归某些垄断集团,还是由政府代收后再公正、高效地返还给社会公众?相信如果处理不当,既不利公平也会丧失效率。

  油价改革的思路

  在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经营必需品的垄断企业增加利润的最快捷方法,就是利用高价盘剥民众和其他企业,加之缺少有效的产权制约,企业更没有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的激励。因此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国内油品的垄断,放开市场进入权,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竞争。政府将不再直接制定和审批油价,只通过吞吐国家储备来影响价格。在坚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前提下,建立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能力等因素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

  具体做法分解如下:放开原油进口,增加市场油品供应;放开成品油批发,让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放开成品油零售,只要符合条件,任何企业都可以投资和经营加油站。在整个石油领域的上中下游,凡是达到一定资质的企业,都可以投资石油领域。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石油行业竞争,增加市场的平衡与制约力量。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我国2003年起就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但我国在国际原油价格上基本没有话语权,原因在于缺少成熟的石油期货市场。虽然2004年8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就推出了燃料油期货,但还缺少影响更大的原油、汽油、柴油等期货品种。随着上海石油交易所和大连石油交易所的先后开业,我国应尽快推出和完善石油期货品种,建立本国的石油期货市场,为国内提供一个能真实反映客观的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进而以此去参与、影响、争夺石油的国际定价权。当然期货交易需要完善的市场机制,需要众多的买者和卖者,而目前中国原油供应主体和销售主体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这三家企业,所以各项配套改革也应该平稳有序推进。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