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储备:能源安全的防火墙

   2007-02-13 新安全新安全

44

核心提示:石油,之所以被人们冠以“黑色黄金”的美称,是因为它与生俱来的能源特性——不可再生、不可或缺,而关乎国

石油,之所以被人们冠以“黑色黄金”的美称,是因为它与生俱来的能源特性——不可再生、不可或缺,而关乎国计民生。近几年,来自国际局势的动荡和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风暴以及“电荒”、“油荒”、“气荒”的字眼不断的刺激着人们的大脑神经,也在不断地提醒着各国政府积极的备战备荒。因此,及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拥有适当的石油储备也就自然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石油储备为国际共识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目前,国际石油储备主要有两类:政府拥有的石油战略储备;由进口商、炼油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拥有的商业储备。战略储备具有商业储备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作为政府行为,战略储备能及时解决与平息全国性的石油供应短缺与油价暴涨问题。尤其当国际石油供应突然发生中断或国际油价暴涨危及国家安全与经济正常运转时,战略石油储备的动用往往具有抗拒风险、保障安全的功能。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各国就开始重视石油储备了。美国是最早建立石油储备的国家。这个石油产量不到世界石油产量的10%,而石油消费却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4的国家,花了几十年时间打造石油储备体系。其中包括颁布《能源政策和储备法》、实施战备石油储备计划、建立炼油厂、开发可供储备的岩穴等。美国能源部最新公布的石油供应报告说,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目前已经达到6.933亿桶,这个储备量无疑给美国能源战略安全上了保险。

  在亚洲国家中,当属日本最为积极。日本99.7%的石油是从国外进口,其中80%以上来自中东。当前日本的石油储备量,已达9000万千升,其中政府储备约5000万千升,分布在全国10个油库储存;社会油库约4000万千升。这两项储备相当于161天的使用量。

  时下,世界各国也都在增加石油储备。从上世纪70年代起,欧洲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少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依赖。英国、德国、法国等不少国家建立了大量的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库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油价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据最近公布的数字表明,经合组织在美国、日本、德国已经储存了38亿桶石油,在外部完全停止石油供应的情况下,可使用114天。经合组织的石油储备在战争期间使用时,将以每桶3-5美元的补偿价格出售给用油单位,这将使战争给经济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我国石油储备势在必行

  世界上石油消费大国经历了几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都建立了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南非、印度等国家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唯一尚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与之对照,至今尚未建立这种储备体系的中国面临考验。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处境将十分被动。

  伴随我国经济的连年稳定增长,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事实上,石油短缺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进口量急剧增加,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按照国际能源机构制定的标准,当石油供应中断量达到需求量7%的时候,就是能源安全的警戒线。据美国能源部预测,中国在未来20年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日均740万桶,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日进口量。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6.1亿吨,中国石油缺口量将达两亿多吨。而就国内可供量来说,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有资料显示,在已经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政府储备加上民间储备,他们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其158天、161天、117天和96天的石油消费。而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天数约为21天,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加之,近年由于国际原油市场跌宕起伏,由此造成了高达百亿美元的成本增加和机会损失。据估计,以原油价格每桶55美元,中国每天进口3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3000万美元。由于供需失衡造成的高位对外依存度、进口渠道单一、储存设施严重不足以及国际油价波动、产油区局势动荡等原因,使我国对外进口石油上“价格安全”问题凸现,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价格安全”的巨大“黑洞”无疑让国人意识到构建石油安全战略体系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是何等的重要。

  可见,为保障石油供应、经济稳定运行、国家能源安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已是迫在眉睫。然而,我国石油接替资源量和后备可采储量也呈日趋紧张趋势。根据2002年中国油气资源评估报告,中国的石油资源量应大于102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但陆上石油平均探明程度仅为28%,天然气平均探明程度只有6%,远低于世界平均探明率,中西部地区探明率更低。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勘探还处于开发初期。有关人士预言,如果在今后的10-15年内没有重大发现和重大技术突破,我国原油将严重供不应求。为此,最近几年,石油战略储备建设、进口市场多元化、“走出去”战略、开放石油市场、开展期货交易等等开始提速,从PK的成功收购到中哈管道的全线贯通,不难看出,中国正在为构建自己的石油安全体系开始上演着“生死时速”。

  事实上,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早已悄然启动。早在1993年此项工作就已开始酝酿,在2001年3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就白纸黑字出现在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五”计划中,到2003年中央正式批准,前期工作一共花了10年的时间。据了解,作为中国“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一期工程已全面展开,目前,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这四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在密锣紧鼓建设中。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这三大石油集团受国家委托,负责工程总体建设。预计2006年至2008年,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将基本竣工。业内专家认为,四大基地建成后,总共能形成约10余天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21天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按照我国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专家预测,采取90天进口原油的储备量比较理想。如果达到90天的净进口量,储备总量大概在3500万吨左右。而要完成上述这样一个安全储备量,大约需要建15个500万吨的石油战略储备库。

  石油储备需多方合力

  石油储备不仅仅是储备一定数量的石油,而是需要一个系统性设计,其中包括物质储备、资源储备和市场建设。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部分,石油储备已是不争的共识。然而,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必然要涉及成本、储备规模、品种比例等一系列问题。这无疑是令战略专家们头疼的大难题。纵观世界,几个石油消费大国中只有中国最捉襟见肘:美国掌控世界各地石油的开采,拿油成本低;俄罗斯是石油生产大国,不仅自己够用还能外卖;日本有钱,即使压根不搞石油储备,石油价涨多少照样负担得起。大规模扩大石油储备不仅周期漫长,而且成本太高,储备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故中国必须探索一条解决自身石油供应最现实可行的途径。

  按照国际惯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远期目标是90天的消费量。有关专家建议,在这一总框架下,可考虑采取2:1比例,国家承担60天储备,民间承担30天储备。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也曾表示,中国石油储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有国家战略储备,又要有商业储备。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适当的商业储备是十分必要的。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既有利于企业自身生存不受到太大的冲击,也可以为国家供应分忧,减轻社会的需求压力。以大型国有企业的两大石油集团来说,在去年全国部分地区供油紧张的局面下,两大集团克服了种种困难,以企业自身庞大的油品储运体系,在突发或不可预见的情况下提供了有力的供应保障,充分体现了石油企业“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宗旨,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增长尽到了一个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也充分的说明把来自社会的商业储备作为国家石油储备的必要补充是必需的,商业储备将会在国家发生突发或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了解,国有石油公司作为供应国内石油需求的主力大军,在面临成品油对外开放的竞争加剧和稳定市场供应的巨大压力下也早有动作。近年来中石油不断加大油库储存和管道运输的建设力度:库容94.5万立方米,中国目前最大的燃油油库在湛江港正式投入使用;年周转能力40万吨的中石油福州马尾油库运行;储油库容3万吨中石油广西兴业油库启动建设;一座预计总库容将超过100万立方米,国内最大的成品油库一年后即将在华东洋山港诞生……

  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徐键明认为,国家是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投资者,还要进一步通过立法来建立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机制,实行以法律形式规定并以优惠政策鼓励石油相关企业在正常的周转库存外,建立和增加相应的商业储备,作为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达到国家石油储备的总体目标。

  据悉,近年来,石油民间储备开始起步,上海一石油公司老板认为,除国家战略储备,发动民间储备也是提升中国石油储备能力的一条捷径。他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大多是国家战略储备与民间储备并举。如日本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建立“两级储备模式”,即政府储备和企业义务储备,政府储备主要以原油为主,企业义务储备以原油和成品油相混合。民间企业储备占50%。而德国则也实行政府、储备联盟及民间企业共同储备的体制。他透露,上海目前很多石油民企都在打造储备油库,他本人则已在南通投资了一座一万多立方米的巨型油库,打算建成后与国内或不断进驻的国际石油企业合作。

  据中石油河北保定销售公司李延海书记介绍,为保障地方供应和正常的企业经营,面对企业自身在当地没有自有油库的现状,他们积极与地方油库企业合作,实行第三方运营,不但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对油库维护设备、相关配套设施、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成本,解决了地方油站正常供应调配的后顾之忧。同时也避免了和地方性交往和协调的诸多因素,目前双方合作得很愉快。与之合作的保定天气石油销售公司董事长贾春发,是当地一位较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他向记者介绍了他建立油库的初衷是源自当地一个炼油厂面临倒闭现状,为解决下岗职工而建的,当然他也是看到了当地油品储运的缺失市场,他认为投资建设油品储运基地市场前景大好。

  对此,发改委能源所专家姜鑫民认为,官民结合是有效动员社会资金,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石油战略储备建设任务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作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国内企业所承担的责任的确是“道义”重于“义务”。当前,对于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要建立长期能源安全战略至关重要。改革国内油价的定价机制、与石油生产/出口国对话、能源消费多元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等长期性政策,必须与建立战略储备同步。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