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顷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

   2007-02-14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网

60

核心提示:西部大开发轰轰烈烈,柴达木资源开发如火如荼。青海油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倾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青海

西部大开发轰轰烈烈,柴达木资源开发如火如荼。青海油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倾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青海油田踏上二次创业征程,明确了“油气并举,以油养气,气为重点”的发展战略,从此天然气发展渐入佳境。特别是迈入新世纪,天然气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天然气产量每年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时柴达木盆地气龙腾跃,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天然气开发加快了柴达木盆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了产业结构,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保护了生态环境,也进一步增强了油田抗风险能力,提高了油田经济效益。原油产量的稳步增长和天然气开发的突飞猛进,构成了青海油田能源生产的新格局,两翼齐飞,成果卓著:格尔木打造成西部重要的化工基地,青海油田崛起为甘青藏主力能源基地……持续快速发展的天然气产业为青海省实施富民强省战略、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成为西部大开发中一个耀眼的亮点。

  柴达木成全国四大气区之一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非常丰富,经过数十年勘探发现,1998年一跃为全国四大气区之一。气区目前由涩北一号、涩北二号、台南3个主力气田和马海、盐湖、驼峰山3个中小气田组成,含气面积在5.7万平方千米左右。特别是涩北气田,具有含气面积大,储量丰度高,气藏压力高,单井产量大,埋藏浅、品质好等特点,是国内少见的天然气富集区。

  截至2006年底,青海油田已累计落实天然气三级储量6117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和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3663亿立方米。根据目前的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规模来推算,可建成75亿立方米的年生产规模;若按日供气1000万立方米计算的话,可保证稳产40年以上。目前已累计建成天然气产能40亿立方米/年;累计生产天然气125.25亿立方米。

  自“九五”以来,青海油田在涩北一号气田深层系首先进行了试采开发建设。目前,已动用了涩北一号、涩北二号、台南3个主力气田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在涩北一号气田建成集气站6座和1座处理能力为930万立方米/日的集气总站;在涩北二号气田建成集气站4座和1座处理能力为185万立方米/日的集气总站;在台南气田建成了30万立方米/日的产能规模。到2006年年底已建成天然气产能40亿立方米/年,预计到今年年底天然气产能将会达到55亿立方米。目前,天然气产量已占到年油气年产量的一多半,撑起了油田发展的半壁江山。

  气田开发特色技术领风骚

  主力气田———涩北气田为第四系生物成因气田,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气藏埋藏浅、储层岩性疏松、含气井段长、气层层数多、气水分布复杂,气田开发难度大。为科学高效的开发利用这一气田,青海油田通过研究探索和试验攻关,探索出了“低阻气层识别、气砂体精细描述、射孔层位优化组合、多层合采气井配产、延长气井无水采气期与优化配产”5项特色技术。这5项特色技术与“疏松砂岩取芯、分层采气、油套分采、防砂工艺”等成熟技术的配套运用,为天然气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实施《涩北一号气田提高单井产量研究及现场试验攻关》项目,使单井平均日产量由3.6万立方米提高到了7.8万立方米,在89%的试验井中实现了稳产,投入产出比达1:40,年增加经济效益1亿多元。该项目2002年获得了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油股份公司“油气田开发先进技术”奖。

  通过实施《柴达木盆地东部气田压裂防砂工艺先导试验研究与应用》项目,使涩北气田的单井产量由4万立方米上升到了8万立方米。该项目被中油集团公司列为“十五”重大技术突破之一,分别获得了青海省200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实施《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天然气成藏规律和勘探实践的研究》,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428亿立方米。该项目获得了青海省“十五”重大地质勘探成果一等奖和中油股份公司2003年度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一等奖。

  输气管网贯通青海和甘肃

  自“九五”以来,青海油田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上,已相继建成了以涩北气田为起点,东到兰州、西到南翼山、南到格尔木、北到敦煌的4条输气管道,实现了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外供至西宁、兰州、敦煌和盆地内东西部的联网互供。目前,涩北气田向外辐射的4条输气管道总长度达1749千米,年输气能力达44亿立方米。

  ——1996年建成的涩北-格尔木189.6千米的输气管道,年输气能力为8亿立方米。这条管道的建成投用,不仅为格尔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洁的能源,而且还为该地区发展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等循环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

  ——1998年建成的涩北-南八仙-敦煌345.6千米的输气管道,年输气量为4亿立方米。这是青海石油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的一条输气管道;它的建成投用,使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首次“走”出了青海。

  ——2001年5月18日建成的涩北-西宁-兰州953千米的输气管道,年输气能力为30亿立方米。这条管道的建成,拉开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序幕,向世人宣告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已成功投运。

  ——2001年7月18日建成的涩北-南八仙-南翼山260.8千米的输气管道,年输气能力为2亿立方米。它的建成投用,实现了柴达木盆地东西部天然气的联网互供。

  改善大气环境

  涩宁兰管道自投产以来至2007年1月,累计向甘青两省输送天然气已突破50亿立方米,柴达木天然气极大地改善了西宁、兰州两大城市的大气环境。

  伴随“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的建设,西宁市大力实施“蓝天工程”。2001年3月起,西宁市区煤改气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管网,改造锅炉、公交汽车,建设CNG加气站等,至2006年已建设城市地下天然气管网600公里及配套完备的供输系统,覆盖率达97%以上,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西宁市2001年使用天然气3000多万立方米,2005年用气量为3.56亿立方米,2006年用气量达到4.29亿立方米,年增幅达21%,创历史新高。有环保和气象资料显示,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使西宁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00年的42%,上升到2005年的83.84%。西宁地区空气质量“良”以上的天数由以前的124天,到现在超过了260天。西宁输气站输气生产合格率达到了100%,顾客满意度6年来均保持在100%。

  兰州市2002年开始实施煤改气工程,天然气输配系统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亿元,实现了全市天然气覆盖。2005年减少煤炭能耗42万吨、排放二氧化碳30余万吨、飞灰排放5万吨;2005年,兰州市冬季日供气量达170万立方米,2006年改造了40%的燃气锅炉,2007年伊始,天然气日用量不断攀升,高出往年10个百分点以上,兰州市日用天然气总量超过200万立方米,成为兰州用天然气历史上的最高点。

  1999年7月,天然气进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结束了祖祖辈辈烧牛粪的历史,阿克塞县因而成为全国第一个用上天然气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青藏高原名城格尔木、国际文化名城敦煌用上了天然气,天空更加湛蓝。

  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是以特色优势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为依托,加快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从而推动资源开发向提高规模扩总量、综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档次、产业聚集相融合方向发展,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模式,达到“资源减量化,污染减少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要求,探索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规划在“十一五”将围绕“油气—盐化工”、“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加快延伸发展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产业群等,初步构建起循环型工业体系。到2010年初步建成柴达木新兴工业基地。

  随着“涩格”、“涩宁兰”输气管道的投运,从2001年以来,青海盐湖集团、青海中信国安等资源型企业重视天然气-盐化工等的产业链建设,以天然气为燃料、原料、辅料实施综合发展。青海盐湖集团今后几年还将大力开发乙炔、合成氨等系列产品,天然气将有力推动它们提高规模扩总量、综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档次等方面快速发展。青海省加快实施柴达木循环经济战略,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正在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联合开发转型,建设中的盐化工、煤炭、煤化工和冶金工业基地,对油气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拓展了天然气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下游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青海油田在“十一五”末或稍长一点时间,天然气产量达到70亿立方米。

  大甲醇崛起青藏高原

  甲醇既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基础化工原料之一,是汽车发动机、发电站和宇航火箭的理想替代燃料,具有辛烷值高、环境污染小的特点,也是医药、农药的原料。对于缓解燃油短缺、促进天然气深加工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999年6月,格尔木炼油厂10万吨年甲醇装置投产,填补了青海省甲醇生产的空白,实现了天然气资源优势的就地规模转化。至2006年年底,已累计生产合格甲醇60余万吨,出厂合格率均为100%,远销到全国20多个省、市,创产值逾10亿元。格尔木炼油厂按照“产品一流,业绩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的要求,让装置在“安、稳、长、满、优”的良好环境下持续运行。格尔木炼油厂30万吨/年甲醇装置于2005年4月15日开工建设,经过17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于2006年9月25日正式投产,这标志着青海油田已具备年生产40万吨甲醇的能力。该装置是中国石油目前最大的一套甲醇装置,年均耗用天然气3亿立方米,年产值4亿多元,至2006年底已生产甲醇4.5万吨。在青海省经委的大力支持下,8月14日,青海油田销售公司在西宁隆重召开了青海油田甲醇销售洽谈会,全国各地的60家甲醇客户出席,会议共签订协议60份,意向购销甲醇达129万吨。大甲醇崛起青藏高原,目前格尔木炼油厂已成为中国石油重要的甲醇生产中心。

  推动其它产业发展

  总投资达11亿余元、年耗天然气3.5亿立方米、发电达15.4亿千瓦时的格尔木市燃气电站,正在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加紧施工。这是青海首座以天然气为发电能源的燃气电站。天然气促进了西宁城市燃气行业的扩张,从2001年7月以来已有多座CNG加气站投运,同时也推动了西宁市的工业、餐饮、房产、公交及出租车等行业的良性发展。格尔木市、敦煌市的CNG加气站发展势头良好。

  黄河峡谷中的刘家峡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是一个以重油为原料的甘肃省重点化肥生产骨干企业,曾于2000年9月被迫停产,企业陷入困境。涩北天然气进入兰州,他们加快改造步伐,于2001年9月完成了天然气代重油技改项目并立即投入使用。该公司生产合成氨能力提高了7万吨,生产尿素能力提高了11万吨。涩北天然气的使用提高了30%的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压力。2002年4月以后,公司一举实现扭亏为盈,生产经营开始走向良性循环。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