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再鼓励原油出口并加紧建设原油储备设施

   2007-04-28 新华网新华网

47

核心提示:海关总署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原油出口近22万吨,同比下降70.3%。而今年1月原油出口仅30万吨、2月原油出

    海关总署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原油出口近22万吨,同比下降70.3%。而今年1月原油出口仅30万吨、2月原油出口更是平了去年2月的零纪录。去年2月原有出口也为零,3月出口量达131万吨。为何中国原油出口会非常“巧合”地连续两年在相同月份出现零纪录呢?记者了解到,这与我国不再鼓励原油出口政策有关。

  柴油进出口禁令将实施

  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和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重柴油、部分柴油、燃料油以及重油等将禁止进出口。而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对煤炭、焦炭、原油等能源类产品实施5%的出口税率,以限制资源类产品的出口。

  业内人士指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原油出口主要是履行政府间的协议,维持国家间的合作关系,出口国为日本、朝鲜、巴基斯坦、古巴等,其中绝大部分出口到日本。自1993年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后,中国出口日本等国家的原油骤然减速。

  原油储备设施加紧建设

  新的原油出口政策对国内从事原油出口的外贸企业有较大影响。从去年底开始,我国对日本出口的原油价格,在以前按国际价格结算的基础上每桶上调了6美元,这一举措使得外贸企业原油出口收入锐减。同时由于原油等资源出口采取下调出口退税的政策,因此,外贸企业出口原油的积极性有较大程度影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到2010年,中国将建成相当于30天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规模。根据社科院刚刚发布的《2007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5年我国原油总和储备天数为21.6天,且全部是生产性库存,没有战略储备库存。

  针对我国现有能源消费状况以及国际油价的持续不稳定,已有不少专家上书建言政府要增加石油储备,防范风险。自2003年起,宁波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以及大连四个属于国家石油储备计划的一期工程开始施工建设。2005年,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扩大能力,完善储备布局的原则,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期项目四个基地先后进入实施性建设阶段,第二期及后续基地建设的前期工作业已展开。其中规模最大的镇海基地已于2006年底竣工,并于今年1月开始注油。其余大连、岱山和黄岛三个基地也将于2008年前陆续竣工。广东省、海南省、湖北省也在力争列入下一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名单。

  我国原油出口政策逐年收紧

  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我国国内原油产能为1.6亿吨,但原油消费已超过2亿吨。40%的原油靠进口或海外开采油田。2004年11月,商务部宣布将把我国2005年原油出口量减少2/3。2005年原油出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锐减。

  自2004年起,我国原油出口政策逐步实行“严出宽进”政策,如2004年我国取消了原油的出口退税。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规定,从9月1日至当年12月31日止,连续四个月原则上不再批准新的原油加工贸易合同。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