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妥善规划油田开采发挥战略威慑力

   2007-05-15 安邦《每日经济》安邦《每日经济》

45

核心提示:中石油日前对外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能源资源瓶颈、

   中石油日前对外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能源资源瓶颈、战略石油储备拉开序幕的背景下,冀东南堡油田的开发一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发现新油田的消息宣布后,各方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石油开采上。值得注意的是,冀东南堡油田不单是个大油田,而且是一个地理位置好、整装、容易出油、开采效率极高的好油田。能开采的石油总量占储量的百分比称为采收率,目前我国各个油田的采收率各不相同,大庆、辽河油田的采收率高达60%,但其他油田平均的采收率仅仅为25%。据中石油方面的专家表示,根据目前中国掌握的技术,南堡油田一次井网的采收率即可达到40%,比传统开采技术提高10%。因此,南堡油田估计能开采出4亿-5亿吨原油,并且在理论上,如果全线开发,7-8年就可以达到开采极限。此外,据中石油透露,南堡油田的储量规模可能还远不止10亿吨。资料显示,1962年发现的大庆油田当时说储量不过22亿吨,但是,到现在已经探明的储量超过了50亿吨。

   对于这样一个条件极好的大油田,中国将怎样来安排开采呢?在我们看来,这里大有文章可做,中国不仅要考虑到自身迫切的石油需求,还要把眼光放到全球,平衡自身资源与国际石油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得中国自身优质的石油资源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就此而言,如何安排油田的开采,实际上事关石油战略。

     此前曾有媒体称,以南堡油田的储量,如果以每年1000万吨的规模进行开采,能够开采100年。这种说法实际上缺乏依据。油田都有采收率,不可能达到100%。不过,以中石油专家估计的开采4亿-5亿吨原油来看,每年1000万吨的速度也能维持40-50年的开采。

   在我们看来,发现南堡油田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石油开采规划。如果开采规划安排得当,并且着眼于国际石油市场,是能够对国际市场产生影响的。如果从战略层次来考虑石油开采的安排,每年1000万吨的开采量可能过大,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威慑力”不够。

   什么叫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威慑力?在安邦集团策略分析师陈功看来,威慑力不在于中国能开采多少、规模有多大。实际上,对于储量一定的油田来说,开采得越多,威慑力就越低,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你很快就能把这个油田榨干取尽,然后还是得依赖国际石油市场。国内石油资源的真正威慑力在于,中国每年在生产石油,而且能够随时扩大生产能力,但中国偏偏每年把生产规模控制得很有限。这样,就使得中国国内的石油资源,成为与国际石油市场相平衡的一块筹码。虽然国内的油田储量有限,但只要有足够长的“力矩”,也能够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目前,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已经是一个影响力迅速增大的角色了,换句话说,国际石油价格已经开始有着中国因素了。在国内保留相当规模的石油资源基础上,如果国际石油价格的中国因素太过浓厚,海外石油企业或资金想在中国人身上捞一把,中国就提高生产规模,平抑国际油价上升的预期;反之,中国就维持小规模生产,把大油田作为地下的自然状态的石油储备。这就是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威慑力。

   事实上,美国人很擅长玩这种威慑力游戏。美国经常公布国内的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变化,每次数字变化时,都能通过石油期货市场来影响国际油价的变化。美国靠的还不是国内的大油田,只是石油战略储备。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现有的大油田,就是最好的石油储备。因此,从战略威慑力的角度来制定开采规划,对中国极为重要。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