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象的独特信息化之舞

   2007-05-23 新华社新华社

45

核心提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急剧膨胀,能源告急已经制约了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在提倡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急剧膨胀,能源告急已经制约了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在提倡能源节约的同时,我们也更加关注能源行业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挑战,能源企业也不得不把信息化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改造传统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能源行业,包括石油、电力和煤炭,大多是带有一定垄断性的大型企业。如果把这些能源企业比作大象,大象的信息化之舞确实有它独特的舞姿。

  石油:全面推进的信息化

  石油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中主要包括了勘探、开采、运输、炼油和销售等环节。需求的不断上升和油价的不断上涨,使石油行业一直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在“九五”期间信息化总投资约为20亿元,“十五”期间总投资将为35亿元。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我国石油工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上下游得到了全面推进,发展较为迅速,信息化已经为石油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在勘探开发中,由于试打一口油井的费用非常高昂,提高钻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计算机可以帮助专家更精准、更快速地描述和模拟地下矿藏的分布和预测储量。如三维地震测量技术,可以实时地进行图像分析和解译,使开采成功率大幅度地得到了提高。由于石油资源的勘探分析、地质资料解释等大量数据的处理都需要依赖大型计算机和处理软件,因此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国内最大的计算中心基本在石油行业。在数据传输方面,由于勘探工区大多在一些偏远地区,除了常规的网络系统外,石油行业很多都是通过卫星进行数据传输。

  在管理上,ERP作为一个集成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自然也是石油行业不可忽视的信息化工具。面对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希望借助ERP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ERP是一个大而全的系统,涉及产业链中产、供、销各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方面。石油企业庞大的组织结构、复杂的业务流程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使中国石油企业的ERP建设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只有主动迎接挑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把ERP系统建设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中石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在全集团推广应用SAP的ERP系统,通过试点应用,已经初见成效。中石油的ERP建设也正按照总体规划在积极地筹备中,准备开创一条有自己特色的ERP之路。除了正在推进的ERP建设,企业门户、视频会议系统、电子邮件系统以及一些单点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为石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采购和销售环节,石油行业采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也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在物资采购中,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建立了自己的大型网上采购平台。通过网上招标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增加了采购透明度。中石油2002年完成电子采购106亿元;2003年完成电子采购132.9亿元;目前网上供应商达到2000多家,涉及几十大类共8万多个产品。中石化网上物资采购自2000年8月15日正式开通运行到2004年9月底,累计实现网上采购成交金额749.28亿元,2004年前9个月的采购额就突破了300亿元。在销售环节,中石化和中石油都在实施加油卡工程,用户只需要凭加油卡可在指定的任意联网加油站使用,不受时间、地域和油品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加油的效率和客户服务的水平。

  电力:没有库存的信息化

  电能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是产、供、用同时发生,所以电力行业是一个没有库存的特殊行业。电力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明显区别于其它行业,行业的特殊性也带来了其特殊的信息化内容和形式。电力行业的生产经营主要可以划分为电力生产、调度、管理和营销几个方面,电力企业主要划分为发电企业和供电(电网)企业两大部分,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工作也自然分成了两大方面——生产与调度的信息化和管理与营销的信息化。

  在电力生产与调度方面,我国起步较早,目前总体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电力生产的自动化首先集中在变电站和发电厂的数据采集与一定的控制,然后深入到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火力发电分环节自动控制、水力发电过程自动控制、计算机仿真等的使用,发展到现在已有许多方面达到全过程自动化、变电站无人值守等先进程度。调度日志管理系统、电量远传及调度运行技术支持系统、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操作票管理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国内开发的系统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和电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应用水平普遍提高,确保了电网安全运行。

  在电力管理与营销方面,我国起步较晚,是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重点。由于体制改革的滞后,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管理革新处于落后状况。有的企业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而管理模式未能实施有效革新,最终导致了信息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应有的作用。在改革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需要启动新一轮企业管理革新,从企业战略出发,实行业务调整、流程梳理与优化,并引入信息技术的支持。在电力营销方面,全国已有二百多个市县供电局建立了以“95598”为呼号的用电客户服务呼叫中心。有的地区建立了省、市、地、县级供电所四级电力营销实时系统,实现无纸化营销管理,并与银行联网结算电费。尽管呼叫中心的建设刚起步,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是“95598”呼叫中心的建立,正在提升电力营销的业务、管理以及客户服务水平,产生了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煤炭:安全第一的信息化

  由于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所以在煤炭行业,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安全问题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信息化的驱动力天然不足,信息化意识相对落后,煤炭企业的物资管理、资金管理、销售管理以及日常办公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还很落后。

  在生产方面,网络监测监控系统开始为解决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起到重要作用。井下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通风、排水系统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为此,一些煤炭企业开始将Intranet/Internet、网络视频系统、IP通信、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应用于矿井生产的监测与监控。山西省为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正在建立一个覆盖全省的煤矿瓦斯监测监控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包括全省11个市地煤炭局、5个国有煤炭集团公司、66个重点产煤县煤炭管理部门、902座双高矿井的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及联网。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全省煤矿瓦斯管理是切实可行的,对减少瓦斯事故是卓有成效的。

  在管理方面,煤炭企业一直采用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比较低。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较多,所需的原材料品种也较多,但是煤炭是一种自然资源,原材料与产成品之间没有严格的数量对应关系,所以很难像制造业那样,可以通过对订单的分解和市场预测对物料的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显然,煤炭企业需要针对行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随着近年来大量小煤矿的关闭以及煤炭市场价格的飙升,大煤矿对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将不断上升,面向煤炭行业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有不小的应用空间。

  特殊中的共性

  作为能源行业,石油、电力和煤炭三个行业的信息化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首先,能源企业几乎没有库存积压和产品滞销的压力,所以信息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向管理要效益”、降低成本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等,而来自于市场的驱动力相对较小。其次,能源企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其信息化投入一般金额较大,所以非常重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在产品的选型上也倾向于采用成熟的商用软件。再次,能源企业由于机构庞大,拥有不少的下属机构和二级企业,纵横交错的管理使信息化实施的难度很高,一般都要重视各级“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地推进。第四,能源企业一般是在行业中处于一定的垄断地位,涉及到全行业全流程的管理,标准化是能源企业信息化中很重要也很困难的问题。只有做到了数据元素定义、数据分类编码、业务流程等的标准化,才能真正消除“信息孤岛”,保证系统的集成应用、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以及不同部门不同流程之间的协同运作。最后,能源行业的体制创新较为滞后,已经阻碍了信息化的深入应用和发展。只有将体制创新与信息化相结合,并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保证信息化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