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三大石油巨头是否光彩依旧

   2007-05-30 《中国石油石化》张娥

44

核心提示:由于勘探和开采业务的盈利增长,2006年三大石油公司再度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而活跃的核心业务、坚实的财务

  由于勘探和开采业务的盈利增长,2006年三大石油公司再度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而活跃的核心业务、坚实的财务报表、不容动摇的市场地位和政府的优先支持,将能保证三大石油公司2007年稳健表现。

  这是三份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年度业绩报告。

  2006年,石油巨头们继续上演盈利神话。不仅中国石油(0857.HK)2006年再次获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且中国石化(0386.HK,600028.SH)、中海油(0883.HK)的股东也赚了个“钵满盆溢”。

  2006年,三大石油公司的利润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6.6%、28.08%和22.1%,再一次刷新历史纪录,向股东们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赢利节节攀升

  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和海上石油开采企业,油价的高低对中国石油和中海油的业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石油2006年油气总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而大庆油田4338万吨的原油产量无疑为中国石油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目前中国石油旗下大庆、长庆、塔里木、新疆、辽河、西南等6个国内油气田年产油气当量均超过千万吨。2006年,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最终实现经营利润2198.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5.7%,成为公司效益增长的主要来源。

  中海油2006年全年油气净产量达到1.67亿桶油当量,实现油气销售收入678.28亿元人民币。中海油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华表示,2006年,在中国海域,中海油共有7个新项目成功投产。得益于此,公司成功克服了台风减产带来的困扰,顺利实现年初设定的产量目标。在海外,中海油顺利完成了对尼日利亚OML130区块45%权益的收购。此外,公司还进一步拓宽了勘探领域,成功进军肯尼亚、赤道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地。

  飙升的国际原油价格对上述两企业是“喜”,而对中国石化而言就是“忧”,但分析人士却用“惊喜”形容中国石化2006年的业绩。

  谈及2006年的业绩,中国石化董事长陈同海表示,2006年,公司坚持“改革、调整、创新、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质量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惠誉评级发布的最新评级报告表示,中国石化2006年业绩与2005年形成鲜明反差,2005年其唯一盈利的业务是上游产品业务,2006年中国石化净利润达506.64亿元人民币,其表现优异的市场营销部门就贡献了高达302.34亿元人民币的息税前利润。

  国泰君安证券一分析师表示,三家公司业绩均呈现一定幅度增长,主要由于各自上游勘探生产领域的突破,其中中国石化的增幅最高,达28.08%。

  “由于勘探和开采业务的盈利增长,2006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财务和运营表现进步显著。”惠誉评级报告认为。

  炼油首度破冰

  一直以来,国内石油巨头因炼油业务亏损“头痛不已”。专家称,造成亏损扩大主要与国际原油价格上升、成品油价格从紧控制有关。

  2006年,中国石油炼油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明显增长。尽管如此,其炼油与销售板块受国家成品油价格宏观调控的影响,仍出现经营亏损291.6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的亏损198.1亿元扩大47.22%,成为中国石油四个主要业务板块中唯一一个出现经营亏损的。

  “去年公司炼油业务亏损扩大,主要是因为国际油价上升及内地对成品油价的控制。”中国石油财务总监王国木梁表示,“但是,从公司今年前两个月情况看,公司炼油业务略见好转,并已接近扭亏,但全年能否转盈,则仍取决于政府何时放宽成品油价格的控制及国际油价走势。”

  与中国石油、中海油相比,中国石化是一家以炼油能力见长的公司。虽然中国石化努力通过增加高硫、高酸原油的加工量以降低原油成本,继续着力于开拓其他精炼石油产品市场,扩大高附加值炼油产品销量,但2006年炼油业务仍出现经营亏损,炼油每吨亏损20元。

  尽管如此,中国石化还是期待着炼油业务的亏损状况能得到改善。公告显示,中国石化计划2007年增加低品质原油用量,以降低原油的采购成本。此外,今年计划炼制1.56亿吨原油,较2006年高出7%。耗资人民币227亿元建造新炼油厂,提高现有炼油厂的产能,重点用于青岛炼油项目、渤海湾原油输转及接卸设施建设,以及高桥、燕山炼油改扩建工程。

  事实上,炼油板块也的确给中国石化带来了惊喜。中国石化200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长期经营状况不佳的炼油业务也实现盈利,达42亿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公司在这一板块的亏损达79亿人民币。

  证券分析师普遍表示,受炼油产能增加带动,炼油扭亏成为中国石化第一季度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而炼油产能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使得国内燃油消费强劲增长以及需求延续增长势头。

  集体挑战“极限”

  目前,三大石油公司都面临着一个艰巨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提高油气产量,以便能够跟上中国经济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步伐。

  以中国石油为例,老化的油气田导致开采成本增加,炼油业务亏损扩大以及政府对石油销售征收特别收益金,这都是头疼的问题,也给其未来盈利带来一定压力。此外,生产规模的扩大,原材料价格、电力价格以及员工工资的增长也将造成公司运营成本出现增长。

  为此,三大石油公司除了采取各种手段保证增储上产外,还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保证业绩持续增长。

  中国石油表示,公司加紧了对那些较难勘探石油储备的开发,并开展了一些有风险的项目。中国石油总裁蒋洁敏透露,2007年公司资本支出预算为1857亿元,较上年1487亿元增24.9%,该资本支出预算包括了2个重大油田的勘探预算,分别为邻近京津的渤海湾油田及四川龙岗气田。此外,公司位于南海深水区的钻探工作,将借助外来技术,与国际公司联手,今年内会打出第一口油井。同时,中国石油将开发石油以外的再生能源,包括以煤生气,以肥料生产乙醇,以及研究开发地热能源等。

  在寻求业务增长点上,中国石化、中海油也不甘示弱。

  中国石化一季报透露,川气东送工程已于2007年4月9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核准,并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该工程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普光气田勘探、开发以及气体处理工程,另一部分是从普光气田到上海的长输管线工程。预计总投资人民币632亿元,定于2010年竣工。按现行价格估算,该工程的内部收益率在14%以上。对此,中国石化计划今年上游业务的资本支出为人民币531亿元。公告称,其中部分预算也将用于对四川省东北部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新疆塔河油田及位于乌鲁木齐天山南麓的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及生产业务。

  中海油则在积极筹备展开成品油业务。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表示,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成品油业务上具有比较强的优势,新介入的公司则难度较大,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在短期内很难有经营回报。因此,由母公司进行前期投入,发展到能够带来回报时,会考虑将此项业务装入上市公司。

  海通证券石化行业分析师预计,由于三大石油公司勘探和开采成本与国外同行相比仍然较低,成本问题影响不大,其盈利增长将继续保持稳定。

  不过也有研究机构认为,石油巨头们巨大的资本支出,对公司现金流仍是沉重负担。如果原油价格持续下降并维持在低位,未来资本支出的显著增幅将严重影响三大石油公司的财务弹性。

  “如果巨大的资本支出不能在未来为三大石油巨头带来相应的重大油气发现,连续大量的资本支出可能会影响它们的长期发展。”惠誉评级报告认为,尽管三大公司2007年开采成本可能上升,三大公司良好的整体状况将持续。

  惠誉评级报告还认为,2007年三大石油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中国强劲的市场内需和原油、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的稀缺;上述因素鼓励中国政府积极改革国内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因此,活跃的核心业务、坚实的财务报表、不容动摇的市场地位和政府的优先支持将能保证三大石油公司2007年稳健表现。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