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能源问题。而石油天然气无疑在中国能源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抓紧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搞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和节约使用,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当前中国油气消费进人快速增长时期,油气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石油
(1)原油产量有所增长
中国主要石油资源可以划分为东北石油区、西部石油区、东部石油区和海上石油区。东北石油区包括大庆、辽河、吉林油田,2020年原油产量可能保持在6000万吨左右。西部石油区包括克拉玛依、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一哈地区。如果加强规划,加大投资力度,2020年原油产量也可能达到6000万吨左右。东部油田区包括胜利、大港、中原、河南、江汉、江苏等所有其他陆上油田,通过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持续应用和其他技术进步,2020年原油产量也有可能保持在5000万吨一6000万吨。海上石油区包括渤海、东海、黄海和南海。通过鼓励各大国有石油公司、外国石油公司都积极投人力量,2020年海上油区的原油产量有可能达到500()万吨一600()万吨。如果这些目标实现了,2020年国内原油产量就有可能达到2.2亿吨一2.4亿吨。
“十一五”时期中国原油供应和原油加工将继续增长,特别是“十一五”前期,即2006-2007年,由于受世界高油价惯性的影响和刺激,国内原油产量在这2年仍将会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估计月均原油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国内原油供应量将持续增长。
(2)石油进口趋于稳定
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达3.28亿吨,已跻身于世界石油消费大国行列。中国将继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今后5一10年间,中国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左右,2010年中国的石油总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一3.8亿吨,而到2020年中国成品油需求量将为2000年的2.3倍(约5亿吨)。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燃煤占2/3,石油天然气正在迅速填补燃煤消耗相对下降的市场。由此看来,“十一五”时期中国石油供应格局将由以国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国外为主,进口量将会增加。但由于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石油战略储备工作,加上节能政策的贯彻执行,预计中国石油进口将趋于稳定,并在未来三年内呈下降趋势。
(3)石油需求稳步增长
带动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交通运输业、石化和农业等。这些产业在“十一五”时期将会继续得到发展和关注。未来20年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目标,决定了中国石油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必将保持继续增长势头。
预计到2010年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5.2%,天然气占5.3%,能源消费总量为25.44亿吨标准煤,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6.41亿吨标准煤、1.35亿吨标准煤。
预计到2020年,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7%,天然气占9.8%,能源消费总量为29.21亿吨标准煤,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7.89亿吨标准煤、2.86亿吨标准煤。
(4)油价稳中略降
预计未来国际石油价格整体将呈稳中略降的态势。原因是,保持较低经济增长速度会对油价产生向下的压力。在石油需求增长趋缓的同时,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仍在努力寻找新的石油资源,石油供应将逐步增加,因此,今后石油供应形势将进一步缓和,油价也会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另外,一些不确定因素仍会对油价变化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伊朗在其核能利用问题上态度坚决,短期内很难与美国达成一致,这将成为未来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最突出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不时发生在尼日利亚的绑架外国石油工人事件也在不断搅动着国际油价,并使这个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在提高产量和出口量上受到很多阻力。因此,国际石油市场投机基金也仍然会利用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炒作,油价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波动。
由于高油价使节油和替代品加快发展,以及发电用油需求下降等原因,中国石油需求增速相对平稳,而资源在生产稳定和进口量增加的保障下有所增加,使持续发展的成品油资源偏紧局势趋向缓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累计涨幅小于国际成品油,成品油进口收益较低甚至赔本,成品油进口同比仍将下降。虽然国家会上调成品油价格,但显然跟不上攀升的国际成品油价格。加上炼油厂盈利水平相对不高、原油加工能力增长有限以及“十五”期间的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速仍不会太高,估计月均原油加工量将会在2400万吨以上。而原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仍将较高,月均原油进口量在1000万吨以上,同比有所增长。预计近期国家下调成品油价格的可能性仍不大,汽、柴、煤等国家定价的油品价格走势以小幅回调为主。
2.天然气
(1)发展前景良好
从国家天然气发展总体规划看,在现有的60多个已通天然气城市的基础上,2010年发展到270个城市,21世纪中期,全国65%的城市都将通上天然气。此外,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城市燃气方面也非常积极。由此可见,无论是下游的市场空间还是上游的资源储备,天然气都具备大发展的条件。
(2)需求大幅增长
预计未来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平均增速达11%一13%,预计到201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产量约800亿立方米,缺口将达到200亿立方米以上;到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超过2000亿立方米左右,而产量仅有1000亿立方米,另外的50%将依赖进口。
(3)与国际接轨,天然气价格上调
到201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ION〕亿立方米。而2005年同期国内可销售的液化天然气只有500亿立方米。巨大的缺口给了供气方涨价的底气。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生产企业的成本也随之增加,而天然气价格一直未能很好地随市场供求和相关替代能源价格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导致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外天然气价格及相关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偏低,价格偏离了市场价值,进而影响到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中国肯定要加快资源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使天然气价格与其他能源价格具有可比性。
从长远看,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快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实现价格市场化,使之真实反映国内油品需求状况。当前最重要的是,使能源定价的决策过程透明化。
(4)国际合作前景乐观
出口愿望强烈的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将成为中国天然气进口的重要来源。向中国市场放量输出天然气,俄罗斯“预谋”已久。俄远东地区天然气管网规划已有眉目,该规划最早于2006年12月,最迟2007年年初将获得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批准。而来自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已经捷足先登。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第一条天然气管道已于2005年10月全线贯通并正式投入运营。俄罗斯可能销往中国的天然气将来自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哈萨林。这三地供给中国的天然气有望分别达到300亿立方米、200亿立方米和100亿立方米,而中亚可能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是300亿立方米。
因此,乐观的估计是,中国最终在全球范围内陆上可供引进的天然气将达到700亿立方米,而通过液化天然气形式输人中国的天然气可望达到670亿立方米-800亿立方米。这样算下来,1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引进规模可以预期,它远远超出1000亿立方米的缺口量。从陆上和海上引进天然气的比例应在1:1一2:1,陆上通道的安全性显然优于海上。
另外,中国周边国家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已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多年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