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忧虑暂缓 油价陷入振荡期

   2007-06-04 期货日报期货日报

107

核心提示:近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价格呈振荡回落走势。之前一周,油价在上探66美元/桶高点后,市场并

  近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价格呈振荡回落走势。之前一周,油价在上探66美元/桶高点后,市场并未有进一步利多消息出现,油价因此开始回落。上周初因市场担心炼厂开工率低,引发了已升至同期历史高位的原油库存增加,进一步压低了油价。随后,在政府同意加薪及其他福利后,尼日利亚石油工会停止了罢工活动;与此同时,市场预计新一期的EIA报告中将会显示汽油库存进一步增加,炼厂产能利用率也将得到较好恢复。但实际的报告却显示原油库存出现意外下滑,炼厂情况没有变化,并未象预期得那样得到较好恢复,这使得原油价格在短期内得到一定支撑。截至5月31日,7月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52美元,结算价报64.01美元/桶。

  据最新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石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意外下降196万桶,为连续五周增加后的首次下降,而市场此前预期增加70万桶。当周原油日进口量大幅下滑87万桶,为1002万桶;同时原油与石油产品日净进口量也下降了45万桶,为1283万桶。炼厂产能利用率未见明显波动,为91.08%,微降0.02%个百分点,而市场此前预期将上升0.6%。原油进口量的大幅下降是造成当周原油库存意外下滑的主要原因。市场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是炼厂恢复生产较为集中的时期,原油库存还将会进一步下降。

  另外,汽油库存当周已是连续第四周增加,库存上升136万桶,为1.980亿桶,超出了之前市场预期的上升幅度。虽然库存已经出现连续增加,但目前水平仍远低于去年同期1125万桶。尽管当周炼厂产能利用率没有明显提高,但是当周汽油日进口量增加32万桶,较好地补充了库存。不过,目前汽油库存仍未摆脱低位。

  原油、汽油库存连续增加,消除了市场之前的一些隐忧。但之前一直持续高位的原油进口最近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以及预期中的炼厂开工率恢复暂时受挫,为下滑中的油价带来一些支撑。后期是炼厂恢复较为集中的一段时间,在驾车高峰期成品油的供应有望增加,因此,在其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库存因素将会对后市产生一定压制作用。

  除以上因素外,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也暂时趋于缓和。近日,美伊断交27年来首次举行高级别的正式对话,但多年积怨并非一次会谈就能化解。另外,尼日利亚石油工会搁置罢工活动,在政府同意加薪及其他福利后,工会暂停了原本为期两日的罢工。不过,该国石油供应稳定性的忧虑仍然存在。与此同时,尼日利亚新总统雅阿杜阿在其就职演说中呼吁该国南部石油产区的武装袭击立即停止,而该地区的主要武装组织也很顺从,目前该地区石油公司都表示旗下有炼厂复工。

  由于刚刚进入驾车高峰和大西洋飓风季节,之前因这些利多预期而造成的溢价借目前基本面的弱势而释放,令原油价格回落。从市场中投机基金的表现来看,近期还并未大幅增持多单,而是净持仓变化多空交织,这也说明近期油价难以走出单边行情。

  综合以上因素,由于技术性高位的压制,再加上基本面之前供给忧虑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均有所缓解,NYMEX原油期价承压回落。但市场仍受一些利多预期支撑,所以预计近期原油价格将陷入振荡,直到成品油供应再度吃紧或地缘政治局势再次恶化为止,其下方支撑位在62美元和58美元处,上方阻力位在66美元一线。

  受国际原油振荡走低影响,亚洲燃料油市场表现疲软,价格连续大幅下滑。预计6月份用户采购燃料油将增多,新加坡市场燃料油价格也将趋稳。华南进口燃料油市场也连续走低,大多贸易商报价已破3500元/吨关口,目前实际成交价在3400元/吨左右。除国际市场的因素外,华南市场存货多,贸易商积极清库也是导致价格降幅较大的原因。5月份华南市场到货比较多,大多为直馏油,但小炼厂消化有限,而同时华南市场也面临着6月进口税下调后燃油成本降低的预期,因此多数贸易商月底都积极清库。

  新加坡市场在得不到国际原油支撑后,基本面颓势随即显现,目标市场需求冷淡,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需求迟迟不见起色。而到货方面,来自中东的货补充着市场,亚洲市场连续大幅降价。新加坡库存下降不大,截至5月29日当周,燃料油库存下降18.5万桶,为1454万桶。

  沪燃油期货价格近期也下破了3300元/吨的重要支撑。后期国内需求多空参半,一方面广东各供电局连续挂出多个电力红色预警信号,电力缺口逐渐增大,预计电厂开工率即将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南海海域的禁渔期马上到来,因此进入6月份以后需求增加的可能性较小,同时使得炼厂库存开始上升。再加之国际油价的振荡预期,后市沪燃油走势不容乐观,相对低位的振荡在所难免。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