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马岭-演武地区石油勘探研究取得显著效益

   2007-06-05 兰州分院兰州分院

71

核心提示: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承担的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合作项目“陇东马岭-演武地区滚动

  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承担的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合作项目“陇东马岭-演武地区滚动扩边潜力研究”目前已圆满完成,达到了合同书要求的指标和预期目标,并顺利通过了项目验收。该项目取得的成果技术在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的生产中已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重新划分对比了研究区延4+5至延10油层组顶底界线及其小层界线,并通过沉积微相划分的地质标志和测井相标志研究,提出了研究区为河流-河中湖三角洲体系,划分出网状河流三角洲、辫状河流和辫状河三角洲三种沉积相,细化了沉积亚相及微相;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对工区进行了三维联片波阻抗反演,结果表明了砂体展布与河道的展布一致并符合本区地质规律;延安组沉积微相的分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自下而上由辨状河流相演化为辨状河三角洲相再演化为准平原化的网状河三角洲沉积,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逐渐减弱,平面上亚相和微相迁移性大于继承;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工作区的储层物性特征:储层物性以中孔低渗为特征,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岩性、比重、沉积相类型和成岩作用;对延安组储层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储层碎屑岩纵向上岩性变细,厚度变薄,砂体平面上的分布既有继承性又有迁移性,砂体具有继承性的地区,砂体叠加的厚度大,可供勘探的目的层层位多,河道迁移区砂岩叠加的厚度小,同一个地区勘探目的层层位少;依据储层物性,储层厚度,储层沉积相类型和储层成岩作用阶段,较为系统地对各油层组在不同探区储层进行了评价;首次系统地研究了马岭油田和演武地区原油的成因和油源对比,并查明原油是形成于弱还原环境和淡水环境,成油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确定了原油是起源于延长组烃源岩;首次对马岭油田和演武地区原油运移方向、动力和期次进行了系统研究,证明了马岭油田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分布,反映了延安组原油充注和运移有两个方向:从曲子岭30-岭35井附近注入并向南东方向运移和从三十里铺南69-3-南50井附近注入向北西方向运移;首次对马岭油田和演武地区原油充注点进行了研究,发现了石油运移充注点对油藏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距充注点越近油藏分布越多,在马岭及其邻区识别出11个油气充注点和可能充注点;在演武-马岭研究区识别出15个油气充注点和可能充注点;发现了该油田最有利相带为多分支河道-心滩相带,发现马岭及其邻区延安组油气成藏存在三大成藏组合演武-马岭地区构造研究发现了小型背斜、鼻隆构造、古残丘构造圈闭26个;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油藏圈闭类型有构造鼻隆圈闭、差异压实鼻隆圈闭、古残丘鼻隆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建立了马岭及其邻区延安组油气成藏模式,通过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并结合沉积相带、油源条件、储层条件以及勘探成果进行分层评价勘探有利区块,在此基础上共优选勘探有利区块9个,总面积714平方千米,优选了四个勘探有利目标区,并提供了5个井位建议。

  该项目结合合作企业技术需求,采用了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工作扎实系统,研究内容丰富且技术资料翔实,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长庆油田分公司的陇东马岭-演武地区石油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的专家正在与合作企业洽谈下一步的合作。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