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不但有国内最大的石化基地,同时又有全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两个基地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蕴,茂名人对这两项文化倍感骄傲。
茂名是为适应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在古老城镇地基上建起的一座新邑。如今,茂名的石化产
品后续深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00多家,销售收入108.58亿元(不含茂石化公司),其中规模以上的后加工企业18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
伴随年轻的石油产业日益发展的,是茂名古老的荔枝种植业。2200多年前,茂名的先人就开始种植荔枝,如今荔枝成为当地农业的龙头。在荔枝产业的强力带动下,编织、包装、制冷、饮食、旅游、电讯、交通、运输乃至农资和养蜂等相关产业也红红火火。
茂名将举办石油荔枝文化博览会
工农两个“最大”一展魅力
本报茂名讯 记者林福益、通迅员童日福报道:记者昨天从茂名市有关方面获悉:“2007茂名石油荔枝文化博览会”将于本月8日在茂名隆重开幕。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茂名是全国
最大的炼油化工生产基地,年炼油能力达13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在茂名石化大型国有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下,该市全面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积极打造重化工业大格局,努力开创重化工业新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
茂名也是国内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荔枝不仅是茂名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通过这次活动,使‘茂名荔枝’形成统一的品牌效应,创建以荔枝文化为切入点的荔枝产业。
据悉,这次博览会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弘扬石油荔枝文化,创建茂名和谐家园”。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举行“2007茂名石油荔枝文化博览会”开幕式;举办“弘扬石油文化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召开“发展重化工业务虚会”;召开“高力士史迹研讨会”;举办“《粤韵同歌》唱响茂名石油荔枝文化——广东名人名家粤曲演唱会”;举办“荔红飘香.茂名欢迎您”大型文艺晚会;举办“千人品尝荔枝大赛”;举办“茂名荔枝小姐大赛”;组织荔枝文化新粤剧《妃子笑》演出;举办荔枝文化系列活动,包括:召开“荔枝文化研讨会”、长篇报告文学《果魂》研讨会,举办“荔枝实物图片展”和“茂名贡荔”推广活动,组织全国知名作家来茂名荔园采风创作,组织“茂名荔枝文化征联”活动;举办“经贸推介会”。
从开发生产页岩油转向加工天然原油,再到发展石化产品后续深加工
茂名重化工业辉煌触手可及
最近,广东省一位领导同志在茂名调研时指出:“茂名重化工业带来的辉煌已经触手可及,并不是规划描写的那种未来,而是触手可及的事。”
广东
第一个“大儿子”
茂名的重化工业起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其中有一句话改变了茂名的命运。他特别提到:“现在我们准备在广东的茂名(那里有油页岩)搞人造石油,那也是重工业。”不久,他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了一次。时隔三天(4月28日),周恩来总理批示:“经中央同意,在茂名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油页岩炼油厂”。
这一重大决策,使开发茂名油页岩被列入新中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广东省在“一五”期间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项目。茂名石化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曾形象地对记者说:“茂石化是新中国在广东产下的第一个‘大儿子’”。
有了油公司才立市
开发油页岩基地,起初称为“茂名工矿区”,曾规划建成一个人口只有6万人左右的“工人镇”。但1956年4月中央批准在茂名建设年产100万吨原油的页岩油厂,一个“镇”肯定是无法包容下那多么的建设者。于是同年8月,由时任广东省长的陶铸拍板、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编制的规划将茂名确定为“石油工业城市”。起初叫“茂名工矿区市”,并获得国家建委的批准;近期规划人口14万,10年后达到25万-30万。
1958年8月,茂名工矿区市筹建处更名为“茂名工矿区市”。当时,市委上报省里的意见,倾向于取名“金阳市”。但国务院在审批时还是维持了“茂名市”的叫法。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发文批准了茂名市的建制以及原茂名、信宜两县合并为高州县(1961年恢复信宜县)。5月9日,茂名工矿区市正式定名为茂名市。
所以,茂名人喜欢说“先有油公司,后有茂名市”。
中国最早移民城市
要在一片荒芜之地上建起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投资将超过10亿元,相当于广东省“一五”计划时期总投资的一二倍!对当时百废待兴的共和国来说,这是何等的大事!
1958年4月,从抚顺矿务局抽调出来的,包括各处室各车间配套干部和专业工程师280人、技术工人473名,连同家属近2000人,从
北到南,迁徙4000公里来到茂名。同时,还运来了全套的开矿用火车、电铲、自翻车和有关检测设备。大队人马于五六月间浩浩荡荡到达,成为最早成批支援茂名建设、并从此在茂名扎根的外来建设者。
接着,又在茂名郊区的七个人民公社招募了9085名民工,再加上省、地支援的人员,组成一支11560人的建设大军开进了金塘矿区。1958年8月3日,茂名油页岩开发的主体项目——露天矿正式动工。此后,由国家铁道部、煤炭部、建工部、水电部等有关部门派来的十几万建设大军,也先后投入茂名大会战。当时的外来人口就占了40%以上。有人据此认为,茂名其实是新中国最早的“移民城市”。
发展成为南方油城
1960年,建成了年产页岩250万吨能力的矿山;1961年5月,油厂第一套装置方型气燃炉投产,标志着茂名加工页岩油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然而,就在同一年,传来了我国发现大庆油田的特大喜讯。由于开发页岩油成本太高,国家便决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开发大庆油田,茂名工程于是处于压缩缓建状态。筹建处党委决定在抓好页岩油生产的同时,筹建炼油厂,以便使刚刚起步的石油工业能站住脚跟。1963年4月,茂名第一套常减压蒸馏装置一次开汽成功,从此,茂名从开发生产页岩油为主,转向以加工天然原油为主,最早是从加工“阿(尔巴尼亚)油”开始的。至上世纪90年代,茂名的页岩油开发正式画上了句号。
据统计,50多年来,茂石化共开采油页岩1亿多吨,生产页岩油292万吨;加工原油2亿多吨,生产乙烯300多万吨,累计销售收入2600多亿元,创利税300多亿元。今日茂名拥有1350万吨/年原油加工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是华南最大的炼油基地和中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南方油城”。
下游产品产值较低
虽然茂名拥有135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的生产能力,在石化产品产业链中的上游产品上,实力雄厚,其综合实力在中石化排第一(乙烯生产能力占中石化1/6,全国1/8),但在中下游产品环节上却因规模小而远不及山东、上海、浙江等同样拥有石化基地的城市。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
视察茂名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茂名总体经济实力不强,主要是工业不强,税源太少,财政薄弱。
在国际上,1元的乙烯上游产值,就可以衍生出5元、10元、50元甚至100元的中下游产品产值。去年茂石化实现了产值700亿元(包括炼油和乙烯在内),即使按1:1算,本来应有700亿元的下游产值,而实际只有150亿元左右,连1:0.5都达不到;而山东齐鲁化工等却达到1:1或者1:2甚至更多,差距就这么明显。
“产品后市”已
现雏形
但差距也意味着“潜力所在”。2003年1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由茂名市政府和茂石化公司共同规划建设的省级石化工业区正式挂牌,准备用10-15年时间,建成以3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为标志,大型芳烃为龙头,各种石化产品为主干,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和深加工并存的产业体系,创“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石化工业区。
经过几年努力,全市石化产品后续深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00多家,销售收入108.58亿元(不含茂石化公司),其中规模以上的后加工企业18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已初步形成了C4、C5、C9、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的产业链及产业集群。
迄今已有30家后加工企业入驻茂石化工业区乙烯区,已建成的项目14个,总投资243.2亿元;正在建设的项目8个,总投资6.857亿元;拟建项目8个,总投资超过30亿元,洽谈中的项目还有12个,涉及投资总额折合人民币58.9亿元。去年区内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94.5%;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同比增长60.7%;税收4.6亿元;涌现了实华、华粤、众和等石化产品后续深加工龙头企业。
随着100万吨/年乙烯和明年20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石化产品后续深加工产业的主导地位将更突出,“产品后市”已现雏形。今年,茂石化公司的销售额预计可达800亿元。
古有“一骑红尘”传说今有“产量第一”成就
荔枝产业旺了农家旺了几多产业
伴随年轻的石油产业日益发展的,是茂名古老的荔枝种植业。
年产量占全球两成
据考证,茂名荔枝从秦末汉初算起,已有22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在
茂名境内还存留着多处原生态古荔枝园,当地群众称其为“贡园”,其中有位于高州市根子镇的柏桥贡园、泗水镇的滩底贡园、电白县霞洞镇贡园和茂港区羊角镇的禄段贡园。根子镇的柏桥贡园坐落于浮山岭下柏桥村委会岭腰村旁的一个小山坡上,占地面积约100亩,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园中现存活的32棵老荔枝树,包括10棵白糖罂、21棵黑叶和1棵进奉,树龄都在两三百年以上。
1996年,全国举办“中华之最”评选活动,茂名水果种植规模和产值两项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产量第二,综合分第一,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
2006年茂名市水果种植面积419万亩,总产量达212.6万吨,其中荔枝面积167万亩,约占广东省荔枝种植面积35%和全球的17%;年产量近40万吨,占广东省荔枝总产量的53%、全球20%,成为国家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白糖罂、白蜡荔枝生产基地”和“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远销日、美、英、法、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曾为贡品疾送进京
2000多年的荔枝种植史,为茂名积淀了浓厚的“荔枝文化”。最为茂名人津津乐道的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茂名人说,诗中所描写的进贡给杨贵妃的荔枝,就是来自茂名的。因为唐玄宗身边的重臣高力士(684-762)是冼夫人的第六代孙,其祖籍在高凉(今茂名高州、电白等地)。
清乾隆大学士阮元在其《岭南荔枝词》中曾专门说到这件事:“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
而清光绪两江总督樊增祥说得更直白,他在一首《石甫高州送荔枝至赋此谢之》一诗中写道“荔枝六月熟高州,七日飙轮达建康;拾得环妃牙后慧,拈来玉局指头香。平章色味骄樱颗,商兑寒暖有蔗浆;欲报洞庭丹橘子,书题须待满林霜。”他把高力士如何从茂名采摘荔枝、怎样送进京城的全过程,都概括在诗里了。
近二十年发展迅速
眼下正是茂名荔枝上市季节。预计今年茂名荔枝的产量和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白糖罂最早于5月17日少量上市,初市收购价为16元/公斤;妃子笑于5月20日上市,初市收购价为12元/公斤。
茂名荔枝种植经历了五个阶段。公元1964年以前,一直处于局部种植阶段,这一阶段持续了2150
多年。新中国成立时,茂名全境(含6个县、市、区)只有荔枝5886亩,年产只有637吨。到1964年,也只发展到9991.5亩,比解放初期增加4105.5亩。1965年发展到33915亩,增长239.44%,首次突破万亩大关;到1985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仅为43302亩,20年间只增加了9000多亩;1986年至1989年,茂名荔枝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到1989年种植总面积达到了创历史的331612亩,年均增加6.5万亩。
期间,市农业部门在羊角镇创办了全市第一个荔枝良种场,迈出了规模化生产的第一步。1990年茂名市成立了“水果办”,负责全市的水果生产管理,荔枝生产开始进入“发展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市场化”的“五化”阶段,掀起了“荔枝发展潮”。全市90%的乡镇和85%的农户都大种荔枝,出现了一批万亩以上的大果园。当时,一位杨姓港商曾斥资1亿多元在高州西部开发了一个2.14万亩的荔枝龙眼果园,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外商独资农业生产企业。
荔枝改变经济格局
但是,过分扩张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1999年,全国荔枝大丰收,但价格却一落千丈,出现了“果贱伤农”现象。茂名市及时提出“科技兴果”的战略,当年4月,将市“水果办”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同年9月又成立了水果研究学会,为荔枝等水果大发展出谋划策,与此同时,他们也注重创新营销思路,开通了水果“绿色通道”。
2000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莅临高州,并在根子镇种下了一棵“中华红”荔枝树,对茂名发展荔枝产业起了莫大的鼓舞作用。2002年,水果办更名为“水果局”,提出了“提高中间,拉长两头”的口号,针对荔枝保鲜期短的难题,全市兴建了50多条大中型生产线、5000多个小土炉,年烘干果9万吨,同时又开发了“中华红”荔枝酒等高新技术产品。
荔枝产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茂名的农村经济格局,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如今,茂名农村中靠种荔枝盖起来的“荔枝楼”比比皆是。一业兴,百业旺。在荔枝产业的强力带动下,编织、包装、制冷、饮食、旅游、电讯、交通、运输乃至农资和养蜂等相关产业也红红火火,农民收入逐年增多。
小资料
油页岩储量占全国1/6
我国的油页岩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储量有315.67亿吨,其中辽宁抚顺、广东茂名、吉林桦甸都是主要的储藏地。茂名的储量约51亿吨,约占全国的1/6。早在1905年,就有外国人到茂名探矿。1924年,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廖仲恺也曾邀请日
本专家到茂名主持勘探,并进行炼油试验。
1954年,时任国家燃料工业部长的陈郁(后任广东省省长)接报后派出“130勘探队”(最多时有1000多人)到茂名勘查油页岩矿。
1955年5月12日,“广东省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正式成立,隶属于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这一天,后来也成为茂名石化公司的“厂庆日”。
开始时,筹建处设在广州新亚酒店,两年后才正式迁到高州(当时茂名县治所在)。
世界最大荔枝基地
荔枝是岭南四大佳果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荔枝生产大国(印度第二),主产区集中于闽、粤、桂、琼四省(区),云、贵、川等省个别地方也有出产。而茂名拥有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