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渤海湾10亿吨油田 尤溪人池英柳立大功

   2007-06-06 东南快报王志斌

86

核心提示:5月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对外宣布,在渤海湾海滩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

  5月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对外宣布,在渤海湾海滩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

  值得八闽乡亲骄傲的是,在勘探发现渤海湾海滩地区10亿吨油田时,福建籍学者池英柳可是骨干之一,他为发现这个大油田提供了重要科研依据,成了发现大油田的一个大功臣。

  1964年,池英柳出生在三明市尤溪县中仙乡中仙村,他自幼家贫,却聪慧好学,从小就成为同龄人的一个榜样,也成了乡亲们心目中的乖小孩。

  文革动乱期间,池英柳坚持勤奋学习。1979年恢复高考后,他一举考上江汉石油学院。当时,因为家里穷,父亲凑钱为他买了一双崭新的解放鞋,做了一个杉木箱子,装了些旧衣服和简单的行李,就这样池英柳走出大山,开始了求学之路。

  1983年大学毕业后,池英柳先在华北油田工作了6年,1991年再次走进石油大学,并用5年时间拿下了硕士、博士学位。求知欲极强的他1996年再投胡见义院士门下,继续攻读博士后。

  多年研究摸清渤海湾油气层规律

  二十多年在石油科技战线攻关,池英柳获得了众多科研成果。他先后发表了有关油气勘探的《华北第三纪裂谷系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分布规律》、《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等12篇重要学术论文,逐渐摸清了渤海湾油气层的规律。

  池英柳说,随着石油开发的深入,构造油层的石油储量越来越少,现在石油勘探转向岩性地层油气储藏的勘探上。陆相层序地层学技术工业化开发和三维地震研究是新的勘探领域的两项关键技术。2001年,池英柳正式介入这方面的应用研究。

  将国外技术与实践相结合

  层序地层学技术是我国1985年从美国埃克森公司引进的,由于国外油气大都生于海相沉积盆地,其技术方法和使用参数与中国陆相盆地相差甚远,因而被引进的技术一直处于研发阶段,未能投入工业化应用。池英柳加入这项研究工作之后,和科技人员一起,找到了层序地层学研究不能进入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即传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多注重理论探讨和钻井层序的划分,未能与三维地震、储层预测与目标评价紧密结合。于是,他和项目组的同事一道,结合中国陆上油气藏的实际展开攻关,出版专著《陆相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一书;他把这项国外早已成熟的技术,应用到中国陆上油气的勘探中。

  发现10亿吨大油田时立功

  2003年年底,在中石油科技年会上,中石油13个油田高层齐聚北京,池英柳向大家推介了自己的研究成果。2004年1月他获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届“石油科技之星”称号。

  近几年,池英柳研究的陆相层序地层学技术和方法及工业化应用程序,在我国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应用理论、勘探发现渤海湾海滩地区10亿吨油田时,池英柳是骨干之一;中油股份公司将这项技术应用到13个盆地的重点探区之中,华北、吉林、塔里木等油气田的勘探因此取得重大突破。池英柳成了发现渤海湾10亿吨大油田的大功臣之一。

  如今,44岁的池英柳博士,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任国家973计划项目负责人。因为终日潜心科技攻关,池英柳非常繁忙,他已十几年没有回故乡省亲。中仙村人都以这名在外有出息的学子为荣。据介绍,改革开放后,这个村已走出博士生导师、博士等8位科研人才。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