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到两强相争格局变异威胁石油安全

   2007-07-02 亚博能源亚博能源

46

核心提示:一直没有固定油源,全国90家民营石油企业酝酿联手出售股权给外企。原油产业的市场化并购已经揭开序幕。一方

  一直没有固定油源,全国90家民营石油企业酝酿联手出售股权给外企。原油产业的市场化并购已经揭开序幕。一方面,国内石油企业在国外拥有的油田数量少、上游供应不充分;另一方面是,外资将快速进入国内的油品零售网络、下游竞争加大。显然,目前我国原油产业正面临重大调整格局……  

   玻璃门效应再次挡住石油民企
  
   中商石油委上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全国民营石油流通企业因无成品油而生存困难、面临倒闭的紧急情况反映》。本月初,发改委曾召集两大集团、商务部外贸司、商改司、中商石油委等,汇聚北京召开协调会议,但是会上两大集团与民企仍然分歧很大。  

   中商石油委会长赵友山道出了民企的处境,以前是拿38号文件来挡住民营企业,现在是拿‘两大文件’来挡住民企的生存之路。1999年下发的38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团、石化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而“两大文件”是指今年1月出台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3月的《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导手册》,两文件将石油民企门槛再次提高,《指导手册》规定申请人要提交的材料包括:全资或50%以上(不含50%)控股拥有1万立方米以上成品油油库的法律证明文件。  

   多位民企老总都明确表示,这些硬指标都是看得见的门槛,民企可以通过重组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如果两大集团还是不给一滴油,那么民企在油源匮乏的情况下就只能饿死。  

   民营油企:渴求“施舍”油源  

   在中商石油委会长赵友山看来,如果给民营油企切一块油源,帮助其活下去,就能摆脱当前困境。

   而民营油企一旦获得活力,就不仅能使全国石油民企总计近772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至于闲置和浪费,也能使总计近134万人的职工不下岗,这对稳定社会、稳定市场是大有好处的,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在民营油企看来,批发价由两大集团自定,给民营企业的油价太高,油价倒挂,无法经营,只能亏本。此外,民企没有享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受到极大限制,特别是在油源获取上,他们几乎毫无办法。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显然站在民营油企一方。他曾表示,民营企业油源这件事,是关系到“非公36条”能否落实的问题。当初国家鼓励民企进入石油领域,民企已经发展起来了,而且有100多万职工,如果一下子端掉他们的饭碗,不符合政策,不能随意对他们进行“宰杀”。  

   近期曾到重庆、北海和胜利油田考察中石油、中石化炼油厂的任玉岭指出,民企因无油源导致大批设备闲置,不用就要报废,能否切出一块份额,使民企能够维持生存也好。  

   石油巨头:否认“垄断”说  

     民营油企坚持认为,正是由于两大集团垄断石油资源,才发生了民营企业无油可供、面临破产的局面,但两大石油巨头坚决否认“垄断”说。  

   中石油一位副总表示,这几年民企、外资都在发展,全国批发企业2500多家,加油站9.5万户,两大公司占50%,用“垄断”来形容几大公司显然不太合适。  

     我国应形成什么样的石油体制?应形成若干大的石油公司为主导、民营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进入的机制。该副总认为,民营油企并非没有油源,而是要两大公司低价格供油。民企要的是低价格油,要的是利益。  

     中石化一位相关负责人也给出了一组数字:中石化1万亿元的资产,承担民航、铁路、农垦等方面的石油供应,每年直供1900万吨,批发给系统外的加油站每年2000多万吨,加上中石油的1000多万吨,每年给社会石油企业3000万吨。一直在供应,怎么说不供给民营企业油呢?中商石油委则表示,据他们调查,民营油企没有见到两大公司供油。  

   国家发改委:市场行为无需大惊小怪  

     对于部分民营油企打算“捆绑”卖给外资这一消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对此表示,石油行业对资金、技术要求非常高,不是有钱就可以干的。这不过是一种市场行为,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员也认为,油源短缺属于体制问题,解决它必然需要一个过程。正如金融行业对外资放开一样,民营油企愿意“打包”卖给外资石油巨头,不会对国家石油安全造成太大影响。  

     三分天下到两强相争威胁石油安全  

   分析认为,伴随民企石油商的退出,中国石油行业的格局将日渐从国资、民资、外资三分天下演变为国资、外资两强相争。从维护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这并非是好事。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章琦认为,“三分天下”的格局是一种健康的市场经济格局,而演变到“两强相争”的话就意味着市场经济在某一特定领域是失败的。一方面,这可能给外界留下中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口实”;更危险的是:一旦当市场主体只剩下国资和外资时,前者的竞争压力将骤增。因为外资无论在体制机制、资金实力还是在市场经验、服务意识上都超过我们的国企。当它们掌握了原本由民企拥有的市场资源后,对国企的竞争优势将显著增强。可以预见,一旦这个趋势蔓延开的话,国有石油巨头目前占据的绝对优势将不会永远保持,未来甚至可能丧失一部分主动权。中国的能源安全也可能因此受到威胁。  

   石油行业的战国时代即将来临  

   据统计,全国民营石油流通企业有59640家,其中批发企业3340家,约占全部石油批发企业的33.4%;加油站56300家,占全部加油站数量的56.3%。民营石油批发企业与民营加油站固定资产总投资达到7720亿元。但由于没有油源,80%左右的民营石油批发企业垮掉。此次民企实行了打包出售的政策以求取净资产之上大约40%的溢价,并且出于情绪坚决拒绝了国内垄断企业的收购要约,出售者与购买者看得很清楚,只要有一天油源开放,那些国际石油企业就能在中国市场形成从开采、原油、成品油到炼化工业的完整产业链。  

     去年底开始,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全面开放,外资公司可以在中国建造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国内石油巨头垄断权压缩,命悬油源垄断权一线。此前,各方已开始排兵布阵,合资企业层出不穷。截至2006年6月,BP、壳牌、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分别获准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化集团成立8家合资公司,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环渤海湾等经济发达地区,合资建设3700座加油站。  

   我国业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市场,但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中却几乎没有发言权,说到底就是因为我国还没有自己值得信赖的价格基准,垄断之下既无现货市场公允价,也不可能产生期货市场。  

   国内垄断巨头无非在利用外资的同时,仍然在游说政府卡住油源的脖子,让外资像民企一样丧失用武之地。但外资油企资金量大,公关能力强,还有国际规则与本国政府为他们背书,他们一旦进入中国能源博弈场,能量远非民营油企可比,他们有战斗的武器。中国石油行业的战国时代马上开始,安全问题的真伪将很快浮出水面。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