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筹备挂牌

   2007-07-09 华夏时报华夏时报

52

核心提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紧邻国家统计局的新华大厦如同往日一样平静,但酝酿已久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在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紧邻国家统计局的新华大厦如同往日一样平静,但酝酿已久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正式挂牌。

  随着中国首批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的最后两个也将在一年之内启动运行,政府将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成立提上了日程。

  7月4日,国家发改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该中心的成立酝酿已久,初步设定其主要是受国务院委托对建成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进行管理,将涉及石油储备基地新址的选定以及未来石油储备的具体操作方式等。

  三级管理体系

  6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经济导报社召开内部会议,宣布社长杨良松将调任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任主任一职。

  “调令已经下来了,杨良松也和报社的人做了调任前的辞谢。”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确认。杨良松原籍湖北,长期在原国家计委工作,曾就职于机电司、长远规划司、办公厅等多个部门。

  而来自中石化的消息显示,该公司将在今年年底开始向位于山东黄岛的一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注油。中石油也称将在明年上半年开始向它正在大连建设的储备基地进行注油。这两个基地都将拥有300万吨以上的原油储备能力。

  与此同时,另外两个位于浙江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已经投入运行,每个都拥有500万吨的储备能力。这两个基地同样分别由中国石化和中石油公司负责建设。

  人选已定,首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整体启动在即,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临近。而事实上,去年伊始,发改委已将筹备储备中心事宜提上议事日程。

  “借调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部分人员,参与前期准备筹备。”中石油集团一位李姓参与者告诉本报记者。

  而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今年4月出台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石油储备有明确说法,“中国将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三级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从上至下分别为发改委能源局、储备中心、储备基地”。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初步规划,用15年时间分3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其储量安排大致为:第一期1000万至1200万吨;第二期2800万吨;第三期2800万吨。

  “储备中心挂牌之后,中国三级石油储备管理体系将正式形成。”国家信息中心一位经济师认为。

  储备中心运营商业化

  近年来,国家为保障能源安全而成立储备中心,备受关注。

  自2003年起,国家发改委设立了石油储备办公室(下称储备办)。据知情者称,能源局和储备办是“两块牌子,一个机构”,而即将成立的储备中心是一个公司,储备办则是一个政府部门。在此之前,能源局负责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储备中心将接管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管理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美元数量级的石油物资。”7月3日,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向本报记者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国家发改委称,储备中心的运作将借鉴国储粮、国储棉操作模式。对拥有十多年做法的国储粮、国储棉来说,其储备经验的优势不言而喻,储备中心或许有所借鉴。

  不过,董秀成认为,储备中心是否像国储粮一样,享受国务院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重点联系企业的政策,这一点显得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国储粮和国储棉是以国有独资公司的身份,受国务院委托进行粮食和棉花国家储备的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石油战略储备管理应该实行政企分开。”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位经济师说,对石油储备基地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完全可以委托石油企业来打理,储备中心则主要负责储油的数量、方式和时机等。

  石油储备体系有待完善

  “中石化目前的商业石油储备约为21天,主要是应对临时出现的石油供应紧张。而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则是政府出资,企业承建,具体操作听从政府安排。”中石化一位负责人同时指出,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刚刚起步,如何完善这一体系,如何与商业石油储备相结合,最后将石油储备这一战略任务更好地落脚于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表示,建立石油战略储备首先要制定法律法规,“发改委正在做前期调研工作,计划今年做完储备立法工作”。

  “国家是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投资者,应该通过立法来建立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机制。”董秀成认同立法的说法。

  事实上,相关文件已经为建立企业义务储备制度做好了铺垫。比如,去年12月出台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对企业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的油库库容,要求由4000立方米调整为10000立方米”。

  据了解,政府石油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的比例将在《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中确定。而《规划》也提出,“十一五”期间,《能源法》、《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等法规将陆续出台。显然,中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相关法律,旨在达到国家石油储备的总体目标。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