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发展趋势

   2007-08-06 中国化工信息网中国化工信息网

51

核心提示:作为石油净进口国,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而且在不久的将来,石油资源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枯竭。除了以政治和

   作为石油净进口国,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而且在不久的将来,石油资源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枯竭。除了以政治和经济的方式参与有序竞争之外,我国增加石油资源的主要渠道是开发人造石油——从煤炭中提炼石油,即煤制油。因此,从我国石油消费现状、煤炭储量、能源战略等角度对煤制油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经济可行性,尽快制定出煤制油的发展策略,乃是当务之急。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已从多次石油危机中吸取教训,普遍建立起完备的石油安全体系。发达国家为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突发事件,一般都储备相当于90天的石油进口量,日本和美国的石油储备更是长达半年之久。我国是惟一没有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如果短期内出现石油供应中断,后果将不堪设想。为确保石油安全,将煤制油列入能源安全战略储备项目,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趋势。目前,油价高而且不断上涨,把煤制油推向了一个战略转折点。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原油产量只能保持在1.6亿-1.7亿吨/年的水平,我国已成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为解决我国石油供不应求的问题,增加进口是一种途径,而煤制油则是从自身出发实现自给自足,更具经济性。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油品短缺约在2亿吨左右,除1.2亿吨需要进口外,煤制油技术可解决6000万-8000万吨以上,投资额在5000亿元左右,年产值3000亿-4000亿元。其中,间接液化合成油可生产2000万吨以上,投资约1600亿元,年产值1000亿元左右。从经济效益层面看,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的煤制油生产企业,以原油价不低于25美元的评价标准,内部收益率可达8%-12%,柴油产品的价格可控制在2000元/吨以内。

  煤炭因其储量大和价格相对稳定,成为中国动力生产的首选燃料。在本世纪前50年内,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导地位。2006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下发的《“十一五”十大节能工程实施意见》中,力推一批石油替代产品,包括煤炭液化生产石油产品,为煤制油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从煤制油所需的原材料煤炭来看,我国煤制油本身具备了资源储量和进口两方面的优势:第一,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2.6%,居世界第三位;第二,国家将煤炭进口关税由3%-5%降低到1%,煤炭进口成本降低,大大鼓励了煤炭进口,煤制油项目没有资源短缺之忧。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