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调整不到位,能源利用仍会混乱

   2007-09-07 每日经济每日经济

133

核心提示:中国的能源价格改革现在就像“夹心饼干”,一边是资源环境压力要求涨价,另一边是在通胀压力下,政策部门摁
   中国的能源价格改革现在就像“夹心饼干”,一边是资源环境压力要求涨价,另一边是在通胀压力下,政策部门摁住价格不让涨。当前形势特殊,物价问题关系民生,是政治问题,不是单纯用市场手段就能解决的。现在国家发改委在价格管制上三令五申,招人不喜欢,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然而,这两方面的矛盾相互纠葛,形成了一个死结,谁都不动,结果只能是情况越来越混乱。日前国务院批准、发改委颁布实施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就反映出了能源价格调整滞后的弊端。
  这一被称为天然气“新政”的政策,将天然气利用领域归纳为四大类,即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根据不同用户用气的特点,将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发改委表示,要坚持区别对待,明确顺序,确保天然气优先用于城市燃气。禁止类的利用则包括禁止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禁止在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区建设基荷燃气发电厂。
  政策还规定,对已建用气项目,维持供气现状,特别是国家批准建设的化肥项目,要确保长期稳定供应。天然气供应严重短缺而又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煤代气项目改造。对在建或已核准的用气项目,若供需双方已签署长期供用气合同,按合同执行。新上用气项目一律严格按该政策执行,天然气产地也应严格遵循产业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标是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如果说现在的天然气利用有“不合理”之处,根源还是在于天然气的价格没有理顺。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对《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拍手叫好。他表示,天然气在中国是一种比较昂贵的能源,不能像自来水一样随便滥用。对天然气来说,最合适的用途就是作为国内各大城市的民用燃气。
  而在近年来,居民和企业被误导以为天然气是廉价燃料,使需求呈几何比率迅速增加。许多用户利用天然气采暖,导致天然气冬夏峰谷差急遽扩大。2005年,郑州的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剧增至每天160万立方米,超过夏季需求量的2倍,每天出现了50万立方米的用气缺口。而北京冬夏季天然气需求的峰谷差更高达10倍。由于采暖需求加大,对储气估计不足,北京市前年曾经闹过紧急缩减天然气采暖用量的惊险一幕,弄到王岐山市长都要出面道歉。
  天然气的利用问题不仅是作为廉价的采暖燃料,还有很多大量使用天然气的项目上马,也加大了天然气的供需缺口。比如天然气发电项目以及天然气化工项目,在天然气低廉的价格刺激下也纷纷上马,很容易就失控。而国家政策在改变能源利用构成的指导思想下,也提出要提高天然气利用比例的政策目标,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相对比。
  上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问题的根子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价格长期以来没有理顺,导致了能源利用需求结构的“走偏”。如果不动价格,而希望通过各种政策要求、行政调控来扭转需求,这无异于强按着牛头喝水。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价格扭曲导致的问题不仅反映在能源问题上,环境、矿产资源、水资源无不如此。不从根源上进行调整,能源和资源的使用还是会混乱。对于政策部门来说,在顾及通胀压力的情况下,是考虑解开决策死结的时候了。从长期看,中国的资源价格机制越早理顺,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是有利。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