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当国际油价摸高92.22美元/桶的消息传来之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将“石油峰值”(peak oil)理论由学术理论界推至市场前台。
所谓“石油峰值”,就是认为全球石油消费量增长将赶上并超过新探明的储量,从而导致石油储藏的枯竭。这意味着,原油产量将进入峰顶,然后呈现长期下降的趋势。
也正是这一理论研究成果的不断展现,为近三年来原油价格上上涨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油价先后突破70、80、90美元的“心理底线”,如今高看100美元。
会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庞雄奇教授说:“世界上多国家的油气工业发展史表明了油气峰值的客观存在和必然到来,美国早在1971年就达到产油峰值,目前世界上已跨过石油峰值的国家有63个。”
而对于中国石油峰值的研究从八十年代起步,不同方法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正在逐步一致:石油年产量高峰是1.6亿-2.36亿吨,主流认识是1.9亿吨/年。石油年产量高峰到来期是2005年-2037年,主流认识是2015年。
其中,较为乐观的分析是,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的预测,他们认为中国石油产量预计2010年左右突破2亿吨,可保持30年以上,2.1亿吨水平可保持15年。不过峰值也在2020年以后便会出现,约2.2亿吨。
尽管学界的讨论早已开始,但是论坛上的专家们认为消费者和资本市场对石油顶峰真实性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此前,剑桥能源研究协会和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Corp。)仍然认为全球石油供应可以满足未来20年的需求增长。
但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要在2030年满足每年115亿桶的需求目标,还任重道远。一些非OPEC产油国2008年就要达到产量顶峰,此后可能会波动几年,而迎接真正的石油产量下降也就是10年或15年的光景,因此从现在开始筹划已经很紧迫了。
PFC能源咨询公司上游领域合伙人Michael R Rodgers说,尽管无法得知一些OPEC关键成员国的确切储量,但分析认为OPEC整体已经开采了大约40%的储量,且每年开采率以1%的速度递增,如果估计是正确的,那么OPEC将在下一个十年的后半期达到60%开采率的临界水平。
他说,这样下去,可能的现实就是新增可采储量下降,产量上升,产油国从年储量净增长变为净消耗——在埃及的例子中,连续20年,每年新生产比新发现的原油储量多2000万桶。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能源紧缺的现实。他透露,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的GDP可能突破23万亿,将与德国的水平相当。这一庞大数字背后隐藏的便是海量的能源需求。
庞雄奇认为,越过石油峰值后,中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第一,油气短缺的问题会进一步加剧;其次,石油消费将更加依靠进口,而随着进口油量的增长和油价的升高,花费的外汇将更多;第三,石油短缺会导致煤炭消费的增加,而由于煤炭的高污染性,环境保护的压力会更大。
这样的分析让论坛的听众开始聚焦中国未来的能源战略,也就是如何迎接“石油峰值”?
国家能源办副主任徐锭明认为,如果没有认真体会两个重要的讲话,就没有办法真正地理解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布局。
一个是今年9月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澳大利亚悉尼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商业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在这次发言中,以“四碳”为核心的中国能源战略格局被清晰地勾画出来:即发展低碳经济、加强推广和研发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和促进碳吸收和各种适应性技术。
第二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会上,胡锦涛首次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徐锭明说:“我认为后石油时代不是一个点,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石油走上世界舞台替代煤炭,整整走了50年。我们要早做准备,从容迎接。后石油时代是一个新的主体的接替时期,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成长和发展时期。”
今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定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从当下的8%左右,提高到2010年的10%,并在2020年进一步发展到15%,涉及2万亿投资。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