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100年前,这里打成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结束了中国陆上没有石油的论断。
100年后,这里再一次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2007年12月17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的原油产量、炼油加工量双双突破1000万吨,一举跃入国家千万吨级大油田的行列,实现了几代延长石油人的梦想,从此翻开了延长石油百年发展新篇章。
从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到千万吨级大油田,延长石油人完成这个跨越,整整用了一百年。这里不仅孕育了中国的石油工业,而且创造了低品位资源开发的“延长模式”,更重要的是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培育了“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延长石油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延长石油人不断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中国石油工业和陕北老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薪火相传: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作为中国石油唯一的百年“老字号”油田,一个在特低渗透地质条件下开发了一百多年的石油企业,它的生存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延长石油能矫健地攀越1000万吨的高峰,这无疑给中国乃至世界石油工业一个不小的惊奇。
站在2007年的岁末,回望石油在历史长河中点亮的文明之光,我们看到:经过几千年的酝酿,中国陆上石油的圣火最先在陕北迸射出光芒。
1905年,延长石油厂设立;1907年9月,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出油,延长炼油房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石油的论断,填补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共和国不会忘记,在艰苦创业的岁月里,延长石油人依靠土法上马,生产出汽油、煤油、石蜡、油墨、擦枪油、凡士林等产品,不仅保证了中共中央机关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对油品的需求,还换来了大量的布匹、钢铁、机器设备等短缺物资,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因如此,延长石油誉为“功臣油矿”。延长石油人的无私奉献,也深深感动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模、延长石油厂时任厂长陈振夏挥毫题词“埋头苦干”。
从延长石油向玉门油田支援第一批钻井设备、人员的1938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代,延长石油以民族工业为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同时先后向克拉玛依、四川、大庆、胜利、中原、长庆等油田输送了千余名科技和管理人才,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原石油部的一位老领导形象地说,延长石油在中国石油界起到了“老母鸡”的作用。
改革开放,使延长石油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特别是经过1998年和2005年两次整合重组,延长石油揭开了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新篇章。
目前,延长石油已发展成为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储运、销售、工程建设、机械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石油化工综合企业,一跃成为陕西规模最大的企业;拥有总资产600多亿元,职工7.3万人;排名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第93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21位、纳税200佳第26位。
攻坚克难:“青石板”上抠油花
延长油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东侧,油区的地质特征是“一大”(含油面积大),“二多”(生储组合多、含油层段多),“三差”(储层物性差、富集程度差、油气驱动能力差),“四低”(低压力、低产量、低油饱、低丰度),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浅油层油田。绝大部分已发现的油藏渗透率在1毫达西以下,其东部已开发100年的七里村油田,渗透率仅为0.3-0.6个毫达西,堪称全国最低。这种致密油层,素有“磨刀石”和“青石板”之称。国内外的石油开发企业,把这种资源统称为“低品位”资源。也有人把它比喻为“鸡肋”,言下之意便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延长石油在鄂尔多斯盆地所拥有的资源区块几乎都是低品位资源,与同一盆地的其他区域相比,其地质条件、开采难度更大。
面对特低渗透这道难题,延长石油人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和“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在困难面前,硬是用“青石板”上也要抠出二两油的胆略,前赴后继,攻坚克难。
高原厚土历练了延长石油人的勇敢和自信,同样也赋予延长石油人睿智与灵性。如何实现对低品位资源的经济开采,一度成为制约延长石油发展的技术瓶颈。“走出去,请进来”是延长石油一百年多年来从创业到发展的制胜法宝。创业初期引进了日、美等国外设备和技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大庆、辽河、大港、胜利、中原、长庆等油田广泛合作。多年来,丛式井、水平井,注水、注气等二次、三次采油,凡是国内先进的钻采工艺技术、设备,在延长石油大都有因地制宜的引进和不断完善的实践。涉及勘探开发、油田工程、炼油化工、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的数百项成熟技术被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在延长石油经过多年的吸收消化后,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延长特色”的特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工艺。其中:精细的油藏描述、精细的储层分析、岩石理化性质及对流体的敏感性研究成果等,成为开发低品位资源的重要经验。
延长石油人深知,科技是唯一能够保持油田稳产、增产、高产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也全面提速。延长石油已与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合作,组建了“中国特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人才培养基地”,成立省级地质勘探和油气开发两个工程技术中心,在科技的自主创新道路上迈开了大步。
延长石油人利用科技创新,挑战开发极限,在全球石油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终于从“青石板”上抠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千万吨级大油田,为加快西部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原石油部的一位地质专家称:鄂尔多斯盆地的实践证明,努力开发低品位石油资源,有利于解决国家能源的安全问题,并呼吁推广开发低品位资源的“延长模式”,进一步推动我国对低品位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感恩之心:回报社会享共赢
抚今追昔,延长石油人不会忘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改革开放到重组整合,党和国家与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延长石油的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
1982年,国家石油部和陕西省为延长石油制定了“以油养油、采炼结合、滚动发展”的扶持政策;延安、榆林两市及涉油县(区)则一如既往地坚持“发展延长石油,就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理念。老区人民把延长石油当作自已的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给延长石油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各兄弟油田更是与延长石油密切合作,为陕北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延长石油每一步发展,无不凝聚了历代石油人的心血和汗水,也饱含着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及陕北老区人民的倾情支持。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延长石油多年来始终把自己的社会责任放在了首要位置,税利费按时足额上交之后,积极参与社会的各项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同时还安置油区和社会的数万名劳动力就业,让更多的人参与延长石油的发展进程,共享延长石油的发展成果。
老区人民与延长石油如鱼似水的关系,体现在100年间无数次的患难与共、发展同喜。一代又一代地肩并肩、手挽手,共同经历了100年的风雨洗礼,缔结了永不离弃的企地感情。仅2007年,延长石油投入1.5亿元,与地方共建兴企路、富民路。在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帮困中,延长石油所属近百个下属单位与当地建立了帮扶关系。
在“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出油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延安市一位领导深情地说:2006年,延长石油的贡献占到延安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由于延长石油的强势带动,石油工业迅速成为陕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财政支柱,老区人民的收入节节攀高,陕北11个贫困县提前脱贫,走在全省前列。
整合优势:再造一个全新的“延长石油”
100多年前,延长石油的先辈们掘开中国石油工业的“冰山一角”;100年后的今天,当昂首迈进千万吨油田之际,延长石油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主力军之一的延长石油,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出发,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这一目标的重点是:立足油气探采和加工,加快发展油、气、煤、盐化工,形成油、气、煤、盐一体化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格局。
高昂油气主龙头。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出发,延长石油确立了立足鄂尔多斯盆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在省外、国外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油气产业发展空间,保持稳产的战略构想,力保油田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到1200万吨之间,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重布产业新格局。延长石油在前100年的产业结构是单一的石油采炼,100年后的今天,要向油、气、煤、盐综合开发利用转变,走多元化、精细化发展的新路子。投资60多亿元的杨庄河炼化区一期工程将在2008年建成;投资300多亿元的靖边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已列为陕西省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重点项目,并将建成一个以油气煤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目前正在积极论证、筹建的还有总投资达数百亿元的近十多个项目。
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的持续提高,将会再造一个全新的“延长石油”。“十一五”末销售收入确保800亿元、力争1000亿元,进入中国企业50强,早日跨入世界500强,延长石油万众一心,豪情满怀,志在必得。
黄土连绵纵千里,大河浪涛贯古今。一个新百年的光荣与梦想正在延长石油人的胸中激荡……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