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白皮书:中国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2007-12-30 中华工商时报中华工商时报

39

核心提示: 中国政府对外首次发布能源领域白皮书《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强调指出:中国能源发展坚持节约、

 中国政府对外首次发布能源领域白皮书——《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强调指出:中国能源发展坚持节约、清洁、安全发展,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能源安全。

  白皮书强调,“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将继续以本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中国能源的发展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将给国际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白皮书披露,2006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2.1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原油产量1.85亿吨,列世界第六位;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9500万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电从无到有,发电装机近685万千瓦;年产沼气约100亿立方米,已拥有户用沼气池2200多万口。

  白皮书强调,中国能源节约效果显著。1980-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按2005年不变价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年均节能率为3.9%。特别是近年来,扭转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势头。在2006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实现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能源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白皮书提出,目前,中国能源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尚存一些突出问题,如资源约束比较明显、能源效率偏低、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环境压力加大等,但中国不能重复发达国家所走的以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传统工业化老路。在上个世纪及之前的100年时间里,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但其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量占同期全球的60%和50%。

  白皮书认为,在落实节能优先的政策措施中,一是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作为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节能型的产业体系;二是把实施节能工程作为带动重点,推进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三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对节能的推动作用。

  立足国内解决能源问题。白皮书披露,中国将要重点建设五大能源工程。一是能源基地建设工程,即有序开发煤炭基地,加快建设油气基地,积极开发水电基地、优化建设煤电基地、加快建设核电基地。二是能源储运工程,即煤炭运输通道和港口,油气输送管网,电网设施。三是石油替代工程。即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四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工程,对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太阳能利用等重点开发。五是新农村能源工程,在加快小型水电和农村电网建设同时,大力发展适宜村镇、农户使用的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强化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实施力度。白皮书强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要达到15%;大力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必须发展洁净煤技术,加快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鼓励生产和使用低污染的清洁燃料机动车、生产混合动力汽车,支持发展轨道交通和电动公交车,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推进电力节能减排。实现“十一五”关停小火电5000万千瓦。

  白皮书提出,中国能源发展必须突破技术瓶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重点研发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重点推进洁净煤、先进核电、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低品位油气资源高效开发等技术,重点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系统、未来核电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前沿技术,强化基础科学研究。

  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白皮书强调,中国正在按照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要求,推进《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系列能源法律制度的建设,提高能源市场化程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能源领域,构建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快石油天然气流通体制改革。

  白皮书披露,中国政府在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逐步做到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由政府监管,逐步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及时反映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和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鼓励外商投资勘探开发非常规能源资源,进一步开放非油气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允许外商在中国境内以独资或与中方合作的方式进行风险勘探,对外商投资开采回收共伴生矿、利用尾矿以及西部地区开采矿产资源的可享受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对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资源的管理和服务。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