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领涨石油板块 成品油价放开传言再起

   2008-05-22 21世纪经济罗诺

34

核心提示:  21日下午2点左右,上海某基金经理的电话不停地响起。据传今年6月份成品油价或将放开。电话那头的声音很

  21日下午2点左右,上海某基金经理的电话不停地响起。“据传今年6月份成品油价或将放开。”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急促。

  “刚开始觉得不太可能,可随后,不断有电话打过来,有告知这个传闻的,也有询问消息是否真实的。”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随着来询问该传闻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开始渐渐觉得或许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了。

  伴随传闻而起是当日石油板块的强劲走势,昨日下午2点开始,中石化(600028.SH)一举突破前期的沉闷走势,短短半个小时内便被一笔超过12万手的大买单狠狠封死在涨停板上。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超级大盘股——中石油(601857.SH),几乎与中石化同步启动,最大涨幅超过9%。此外,中海油服(爱股,行情,资讯)全天大涨8.39%,S上石化(爱股,行情,资讯)(600688.SH)、泰山石油(爱股,行情,资讯)(000554.SZ)、准油股份(爱股,行情,资讯)(002207.SZ)等石油板块上市公司集体涨停。

  同时,在石油板块的整体走强的带动下,本已深跌超过85点的上证指数也上演“起死回生”之术,在当日下午2点左右收复失地,并一路翻红上扬,最终报收于3544.19点,全天大涨101.02点。

  期待

  “近两年,中石化一直在向国家争取成品油价的适当放开。”中石化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这个消息确实,带给中石化的将是巨额的利润提升。

  的确,上游——国际原油油价的进一步高企,下游——国内成品油价的管制,已经让中石化利润极度缩减。

  中国石化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7.01亿,每股收益仅为0.077元,同比下降65.78%。

  “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业绩是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炼油板块的巨亏,公司一季度不考虑补贴的炼油亏损达到了254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43.87亿元。”兴业证券化工分析师方磊告诉记者,当油价达到100美元/桶时,就基本上到达了公司整体业绩的盈亏平衡点。

  对此,上述中石化内部人士毫不讳言,“现在我们超过70%的原油需要进口,炼油厂炼油越多,我们的亏损就越大。”

  “不仅仅是中石化,由于成品油价格的管制,目前炼油行业整体都处于亏损状态。整个炼油行业的毛利率都在-7%以下。”中原证券研究所石油化工研究员王向升对记者说,与国际成品油价格相比,一旦国家放开管制,国内油价将存在每吨1000元——2000元人民币的上调空间。据他估算,如果成品油价一旦放开,无论采用什么方案,炼油行业的毛利率至少能达到7%以上,也就是说炼油行业的毛利率较现在将至少增加15%以上。

  中石化去年年报显示,2007年起中石化炼油营业收入约为6569亿元,其毛利率每增加10%,就将增加656亿元的毛利润。

  “如果成品油价放开,对于中石油、中石化将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尤其是中石化,其2009年的每股收益超过1元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王向升告诉记者。

  成品油放开?

  “目前我们的确没有成品油价放开的任何消息。唯一可以确认的是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征收起点的上调。”上述中石化人士表示。

  “特别收益金征收起点的上调给中石油带来的利好要远远超过中石化,而从21日的石油板块的盘面异动来看,应该是在炼油行业上将会有消息出台。”王向升认为。

  记者也注意到,在21日当日,大盘上半场萎靡不振时,以炼油为主的S上石化就已经向涨停板发起了猛烈的攻击,11点刚过,就被2万余手的买单封于涨停板。此时,中石化、中石油盘中并未出现任何异动。

  难道成品油价放开并非空穴来风?

  “成品油价的放开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从目前整个大的经济环境来看,放开的可能性不大。”北京嘉洋天成石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新涛告诉记者,2006年曾一度传言成品油价将放开,“当时的确是一个放开成品油价的好时机,但后来随着CPI指数一路高涨,通胀的预期强烈,关于成品油价放开的话题被搁置。”

  “去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提高,有关部门或多或少会根据国际原油的价格对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的上调,但是今年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并没有进一步的调整。”吴新涛表示,如果真如传言中6月初放开成品油价格,将会对CPI起到强烈的助长作用,“一季度高涨的CPI已经使得全年CPI上涨调控在4.8%以内的目标很难实现,如果油价一旦放开,对于调节通胀无疑就是‘火上浇油’。此外,汶川的地震刚刚发生,更要稳定物价,保持社会的稳定,总的来说,这不是成品油价放开的好时机”。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