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采油二厂依靠技术创新提高采油效率

   2011-08-11 郝光灿

168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郝光灿)针对稀油紧缺、稠油举升与深抽工艺适应性差、稠油井作业难度大、机采井数不断增加等难题,塔河采油二厂相继实现4项成果转化、2项技术引进、4项自主创新,其中稠油井掺稀接力举升装置、尾管悬挂装置、机抽井口高压变换器等三项工艺在2010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0年在现场推广应用以来,解决了稠油开采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稠油、特稠油的开采效率,原油日产量稳中有升。

    四项成果转化,攻克稠油开发难关

    井下混配器技术。利用井筒流体运动能量冲击叶轮转动,改变流体方向带动叶轮转动搅拌,提高掺入液体和稠油的混合效果。在用的30套井下混配器,平均单井节约稀油率5.3%,日节约稀油142.5吨,累计节约稀油1.92万吨,增强了稠油与稀油的混合效果,提高稀油的利用率,改善了抽油机的工况。

    尾管悬挂装置技术。将泵筒外小直径套管加挂在油管上减小泵下承载,实现加长尾管和掺稀混合点加深,提高掺稀混合点的温度,解决超稠油在井筒内无法入泵、混合不均的难题,同时泵下加尾管后,减缓了振荡载荷,减小了冲程损失,提高了泵效,节约了稀油。应用8井次,尾管平均下深3476米,平均单井节约稀油率9.4%。

    电加热杆技术。针对稠油黏度对温度敏感性的特点,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提高稠油的温度,达到增加流动性、降低注采比、节约稀油的目的。先后在T738井、TH10107CH井、TK671井3口井成功应用电加热技术,日节约稀油5376吨,节约稀油率为23.8%。

    低温催化降粘实验。加大化学降黏度开采稠油工艺攻关实验,积极探索开采超稠油工艺新途径,目前已完成3口井4井次的现场试验,掺稀比降低幅度在15%-33%。

    两项引进技术,解决稠油开采难题

    抽油机减载器。为解决载荷大的问题,引进利用油套液柱差实现减载的抽油机减载器,在TK7-639井应用成功,泵挂加深35.3%的前提下,工作载荷下降2吨,泵效提高47%。

    直线电机抽油机。利用直线电机的直线往复运动,有效地提高了抽油机的传动效率,改善抽油机的平衡性,降低了抽油机承受的悬点载荷和交变载荷,满足小泵深抽和大泵提液的需要。TH10341井使用后,运行电流降低了19安,日产液量提升18吨,泵效增加了3.5%,累计增油3200吨。

    四项自主创新,破除稠油开发瓶颈

    稠油掺稀接力举升装置。结合塔河油田稠油井黏温场分布特点和接力举升技术,在T728CH井首次进行封隔器下部的稠油直接使用普通电潜泵举升,上部使用大排量普通抽稠泵配合掺稀机抽,日增油能力达15吨,累计增油达2625吨,节约稀油1542吨,实现了稠油井过电缆封隔器复合接力掺稀降黏。

    4000-5000米抗稠油电潜泵。通过对新5000米深抽抗稠油潜油电泵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在TH10113CH井成功应用,刷新了国内外电潜泵稠油举升的深抽纪录,为难动用超稠油井电泵深抽开拓了思路。

    机抽井口高压变换器。针对掺稀机抽井稠油凝管后,处理井筒井口承压低、处理困难的问题,研制机抽井井口高压变换器,提高承压能力,实现了不用修井即可解堵,现场成功应用23井次,节约费用294.8万元。

    钻采一体化井口修井防喷器试压环,实现了防喷器试压,缩短了作业时间,降低了作业成本,减小了井控风险;电潜泵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延长电泵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新型稠油防沙系列油嘴,破解了油嘴防沙技术瓶颈,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采油效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