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石化油品每升又降3毛 销量剧增

   2009-02-25 本站整理本站整理

84

核心提示:与南方城市油价竞争不同,中石化在沈阳采取的战术往往先声夺人。从去年底开始,中石化在沈阳地区加油站的降

  与南方城市油价竞争不同,中石化在沈阳采取的战术往往先声夺人。从去年底开始,中石化在沈阳地区加油站的降价战中一直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这次的降价也不例外。

  又降3毛

  2008年12月26日,中石化辽宁分公司在沈阳下调所属加油站油品价格:93号汽油4.71元/升、97号汽油5.08元/升、-35号柴油5.28元/升。

  1月15日零时,中石油在沈阳地区的所有加油站全部下调价格,90号、93号、97号三种标号的汽油价下调后价格分别为4.59元/升、4.9元/升、5.26元/升。

  12个小时之后,也就是15日的中午12时,中石化再次将所有油品价格下调1-2分钱。

  就在昨天,中石化突然再次宣布自2009年2月25日8时起,旗下所有油品再降3毛钱,即90号汽油4.09元/升、93号汽油4.4元/升、97号汽油4.76元/升、-35号柴油4.92元/升,这距离上次降价才刚刚过去1个多月,距离12月26日的首次降价还不到2个月。

  至记者截稿时为止,中石油加油站的汽柴油价格也都没有变化。而之前一些紧跟两大巨头步伐的民营加油站也是一片风平浪静。

  销量巨增

  晚上8时许,记者在北站附近的一家中石化加油站看到不少出租车和私家车正在排队等待加油。
 
  “几次连续降价,加油站的油卖得比以前多不少。”加油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石化辽宁分公司这次之所以会再次下调省内所属32家加油站的油品价格,而且一调就是3毛钱,主要还是为了回馈广大客户长期以来的支持,让利于民。事实证明,促销活动以来,加油站油品销量明显上升,比促销前大约增长了60%。

  “现在我只要是路过中石化的加油站,就去加点油,那是真省钱啊。”出租车司机老王告诉记者,自从中石化的加油站降价后,每天走在路上就很注意寻找,看到就肯定要进去加点油。“一个月能省300来元呢。”

  业内人士指出中石化降价主要为了扩大公司在沈阳地区的影响力,抢占市场。正常来看,北方的汽油价格应该低于南方,但之前一直高于南方,经过中石化这次降价,其价格已经与南方很接近,因此利润空间也就越来越小。

  价格背后

  “中石化再次下调成品油售价,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上周中石油上调汽油出厂价格的举措。”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据报道,近日中石油总部对下属炼厂下发通知,柴油出厂价格每吨下调100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上调200元。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此次调价中石油内部期望通过价格杠杆,鼓励增产汽油,调整汽柴油生产比例,以缓解目前柴油滞销、库存高涨的现象。

  业内人士指出,中石油汽油出厂价格的上调,会一步步传导,造成各地汽油批发价的上行,最后传导至零售价。最终出厂价上调将导致民营企业买油成本上升(民营加油站都是向中石油、中石化的大区或省公司购买成品油),这样将稳定乃至抬高民营加油站的零售价,不让民营油企有降价促销的机会。

  据此,有业内人士推断出中石化目前并没有调整出厂价格,不排除中石化随后也会仿效中石油调整出厂价。而与上调汽油出厂价相比,下调柴油出厂价也许意味着两大集团新一轮价格竞争将在柴油销售领域展开。

  意料之中,但又出乎意料。意料之中的是中石化会采取行动,意料之外的则是中石化依然保持走降低零售价的路线,而且步幅不小。

  虽然中石化销售公司辽宁分公司一直坚称降价就是为了真情回报消费者。在自己的区外屡屡采取攻式,个中原因恐怕远非如此简单,给对手造成一定的压力也是外界猜想的原因之一。

  就比态度当国际石油价格从147美元/桶跌至现在40多美元/桶的时候,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海运订单让从中东抵达中国的海运航线日趋繁忙。这是中国买家们正忙着采购中东的原油。“现在有什么理由不降价?”有车一族郭先生提出质疑,目前国际油价已跌到40多美元一桶,国际上许多国家零售油价也紧随国际油价下降而调低。国内石化巨头若还是保持不降价的坚挺地位,对老百姓来说是不公平的。

  他认为,中国的油价无论是上涨还是降价都应该与国际油价接轨。不能一涨就接,一跌就脱轨。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应该承担与自身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大幅赢利之时,让利于民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进行服务,才能赢得人心,赢得市场,我们欢迎这种让利于民的态度。”

  中石化内部人士则表示,在辽宁地区,无论是加油站数量、地点,还是进油的成本,他们与中石油都远不能比。“但我们就是想回馈消费者,给他们实惠,我们只是有这点实在的诚意和态度。”该人士坚决表示,只要还有利润空间,中石化就会不断降价。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市场情况看,成品油尚还有一定幅度的降价空间,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价格空间将逐渐展现出来,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