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联合会石油流通专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12日称,在向发改委建议将民营油企闲置油库纳入成品油储备时,6家储备能力在20万吨以上的地炼企业成为第一批获得推荐的企业,总储量大约230万吨。
目前,我国的原油战略储备刚起步,一期4个储油基地已经注满,二期还在规划中。而成品油商业储备则还是零。
6家地炼企业入围民营储备
在中国化工网举办的第二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上,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高世宪指出,大石油公司的炼油基地不可能完全覆盖中国的广大市场,地方炼油需要做大做强,可以在成品油储备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
此前,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公开表示,随着小型炼厂被市场所淘汰或为大炼油企业兼并,中国炼油产业将迎来整合。他指出,对于小炼油厂来说,一种可能是随着市场价格变化,无生存能力的将自生自灭,另一种可能是被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兼并。
赵友山认为,能源局的态度是要地炼企业自生自灭,因此地炼企业必须自己去要政策。不论是争取放开原油进口资质还是将民企闲置油库纳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都是在“要政策”。
他表示,有关部门已经要求他们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例如国外对于成品油战略储备的一般标准,以及提供一批有能力进行储备的地炼企业名单。他已经将国内6家最大的地炼企业名单上报,这些企业储备能力都在20万吨以上,总储能大约为230万吨。
“事实上,在国外有10万吨的储备能力就可以做成品油商业储备,甚至更低,这是藏储于民。”赵友山说。
并购不局限于国有公司
对于地炼企业来说,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原油资源被三大石油公司垄断,而燃料油从今年初开始征收100%消费税,给地炼企业致命打击。2月份地炼企业的开工率只有16%,3月份以来还在降低。
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表示,政府鼓励炼油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可能引发并购。业内人士指出,并购并不一定局限于国有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对地方炼油企业都不利,想要尽快做大做强难度较大。对于地炼企业来说,彼此之间进行收购兼并能够较快的扩大实力,巩固区域市场,如果有意向向三大公司靠拢的话,也能获得较好的议价。
去年率先进入中海油麾下的山东海化集团因为能够获得集团的石油资源,该公司人士在会上表示,公司目前是降薪但不裁员,上游原料能获得保证,现在就是抓成本、练内功。赵友山认为,悲观地看,如果政策持续下去的话,三分之二的石化流通企业将死掉,地炼企业甚至可能剩不下多少家,还能撑多久要看企业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他呼吁放开原油进口资质,民营企业进行成品油商业储备,以及放开民企与外资的合作。
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已经提出“要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而向地炼企业提供信贷的银行界人士表示,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让他们担忧。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