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预测中石油今年盈利下跌41%

   2009-04-25 金融界金融界

38

核心提示:4月23日,中石油集团宣布,中石油液化天然气业务领域第一个合资公司中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已于大连

  4月23日,中石油集团宣布,中石油液化天然气业务领域第一个合资公司——中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已于大连成立,由中石油、大连港和大连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三方分别持有合资公司75%、20%与5%的股权。该公司主要接收来自澳洲、卡塔尔等国家的液化天然气资源,主要用于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同时,还将开展天然气下游利用项目建设,建立完整的液化天然气产业链。

 此外,近日中石油还召开会议,要求各销售公司零售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比以往50%的占比要高出20个百分点。

 中石油似乎一直在为盈利搏击。

 4月24日,中石油A股收盘报11.58元,跌0.09%,H股收盘报6.81港元,涨0.295%。考虑汇率因素,A股相对H股溢价将近93%。

 中石油副董事长周吉平23日表示,以前中石油每天的成品油销售为20万吨,现在每天的销售可以达到23万吨以上,成品油市场确实开始回暖。他说,目前国际油价仍在40至50美元低位徘徊,未来国内消费能否完全回暖,还需持续观察一段时间。

 交银国际最近一份报告称,3月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四大公司原油产量环比增长10. 6%,天然气产量环比增长5.5%,成品油产量环比增长13.7%,原油加工量环比增长13.2%。此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集团、陕西延长石油五大集团的利润同比增长13.2%,环比增长165%。

 五大石油公司3月利润同比增长13%,高盛认为,之前影响中石油盈利表现的负面因素已经浮现,比如去年业绩疲弱、市场调低其盈利预测,以及油价下跌等,因此已将中石油从“沽售名单”中剔除。

 至于油价对中石油业绩的影响,交银国际研究中石油的分析师贺炜认为,油价下跌对中石油的业绩影响有限。

 贺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国际油价从147亿美元/桶高位,跌至50美元/桶低位,而中石油因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倒挂影响,导致炼油业务全年亏损829.7 亿元,同比多亏622.9 亿元。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后,中石油炼油业务的经营形势迅速好转,并将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举例来说,去年油价在147美元与50美元之间大幅波动,而我们计算出来的中石油去年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隐含的WTI原油价格为83美元/桶,这里面还有约15美元/桶的特别收益金成本需要扣除,再加上四季度的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和产品跌价损失,中国石油在油价的高峰年份却录得了一个同比下滑的业绩。”贺炜称。

 贺炜说,今年情况有所差异。今年国际油价虽然大幅下降,但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理顺,同时也没有了再度大幅进行产品跌价损失和资产减值计提的可能性。

 “除非油价猛涨到100美元/桶以上,中石油的盈利空间才会被压缩。若油价在40至60美元之间,在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下,中石油的利润率是可以保证的。我认为今年的平均油价应该会在48-50美元/桶之间,不会有太大变化。”建银国际能源分析师林学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贺炜表示,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复苏,油价的长期价值中枢会回到80-100美元/桶,但今年油价预期将维持低位运行格局,涨到70美元/桶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即使油价在未来上涨,对中石油也只会更加有利。”

 高盛报告指出,由于今年中石油油产量下跌4.4%、成本结构上升,以及今明两年资本开支较大,因此预测中石油今年盈利将出现下跌,下跌幅度达41%。高盛报告认为,中石油勘探及生产业务经营盈利将大幅下跌70%,今年会出现661亿元的负自由现金流。虽因新成品油价格会推出,炼油业务盈利大幅复苏,但会被勘探及开采业务盈利大跌所拖累。

 “国内目前原油消费量约为3.6亿吨,我们预计到2020年,国内原油消费需求将达到5.5亿吨,因此,包括中石油在内的石油公司仍将在勘探开发和炼油领域快速扩张,包括对外收购与对内合作,同时资本性开支会增加,折旧与油价的下跌会成为中国石油盈利增长的拖累因素。由于石油行业生产减少,勘探及生产业务盈利可能会受影响,但炼油业务受益,将局部抵消这种影响。全年来看,中石油盈利水平可能只是略低于2008年的水平,总体情况不宜过度悲观。”贺炜告诉本报记者。

 而林学海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低油价在今年是好事,长期积累作用下国内成品油储量很高,可部分消化。中石油整个链条非常全面,从开采到炼油,对中石油盈利形成保障,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推出,下游炼油业务盈利空间增大,油价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变动,中石油的盈利是基本得到保证的。

 “但对中石油盈利可能产生一些压力的就是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的开采走下坡路,成本较高,盈利上将下降。但总体来看,今年盈利方面与去年不会有太大差距。”林学海称。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