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拟6月议油价上调 石油巨头“搭配销售”间接提价

   2009-05-30 华夏时报王冰凝

114

核心提示:原油进口配额倾向石油巨头,进一步增强其垄断地位  5月27日,关于成品油次日提价的消息已铺天盖地,甚至不少

  原油进口配额倾向石油巨头,进一步增强其垄断地位

  5月27日,关于成品油次日提价的消息已铺天盖地,甚至不少地方出现了排队加油的现象,但最终此次调价的消息又成为一场空。

  5月28日,记者从相关贸易商处获悉,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汽油批发价格回落,而柴油反因农忙而热销,价格已超国家最高限价,为此,中石油和中石化使出“汽柴油搭配销售”的招数,以获取更大利润空间。

  该贸易商同时向记者透露,目前2009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已下发,中石油、中石化等五大国有巨头依然是增加的主力,这正在进一步增强国内石油行业的垄断。

  成品油等待6月涨价

  5月27日,受投资者对经济复苏乐观情绪的推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美元,收于每桶63.45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26美元,收于每桶62.50美元。

  此前,关于5月28日成品油将上调的消息占据了各大网站主要位置,但时至5月28日,出乎预料的是,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明确表示近期不会上调油价,也希望大家减弱对油价上调的预期。据悉,国家发改委将于端午节后再议成品油涨价一事。

  近日,普氏根据中国政府近期公布的数据估算,今年4月中国的表观石油需求同比增长4%至3147万吨。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4月是中国6个月来石油需求首次同比增长,而同期内全球石油需求下降了2.34%。

  “如果美国经济三季度出现正增长,国际油价受到经济回暖气象的影响,很可能继续上涨,下半年有可能冲至70美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

  中石化一内部人士认为,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上涨,政府5月不上调油价,6月份调价的预期更强。

  石油巨头“搭配销售”

  “几经反复,目前市场上贸易商已经回到理性,不再做涨价前的抢购打算,观望气氛浓厚,惜售心态加强。从目前的形势看,成品油调价势在必行,可能推至6月农忙过后,市场上都在静静等待调价的消息。”上述贸易商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地柴油价格基本上已经到达政府最高限价,但近期两大集团部分地区汽油销售持续疲软。为此,中石油和中石化近日在广东、江苏、福建、河北等地采用汽柴油搭配销售的方式,一般是汽柴油对外销售要求以2∶1或者1∶1的比例搭售。

  “因农忙柴油销售较快,当前柴油批发价大多数已经到达政府最高限价,汽油价格虽然部分地区也达到政府最高限价,但销售形势转淡,主要是受到政府调价时间可能延迟以及调价幅度不大的预期影响,各贸易商赌涨预期转淡。”山东地炼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纷纷采用通过汽柴油搭配销售的方式,间接提高汽油批发价来获得更大利润空间。

  据业内人士分析,因为市场上柴油成交价已超过国家最高限价,而汽油批发价距最高限价还有一定空间,只有搭配销售,平均价才不会超越国家最高限价,同时还能增加销售量,以避免完不成月度销售任务。

  “这样搭配销售,平均价格多数达到了政府批发价最高限价,通过这一招数,实际上是间接提高了汽油价格。”上述山东地炼人士说。

  该人士认为,因为两大集团几乎垄断了市场,所以,不管政府是调价还是不调价,石油巨头总有招数获取更大利润空间。

  进口配额加剧市场垄断

  政府虽然深谙国内石油巨头的市场控制能力,并试图缓解,但部分政策的出台仍间接增强了石油巨头的市场垄断力。

  “近期商务部发布的2009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强了石油巨头的市场垄断地位。”一贸易商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到,近期商务部已对符合条件的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单位下发了2009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数量。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珠海振戎五大原油国有进口巨头依然是此次配额量增加的主力。

  近年来,我国国内成品油价多数时间低于国际水平,这导致国内企业若进口成品油并无获利保障,所以原油进口成为企业关注焦点。不过,国内五大石油巨头近几年一直占据主要进口企业的鳌头,其中有的企业并没有自己的炼厂,原油进口后无法处理,则在获得资质后多数是将所得“配额”转让。

  据记者获悉,往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较低的振华石油控股公司和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2009年分别获得122万吨和55万吨的配额,双双同比增长6%左右,但远远低于进口配额总量14.88%的增幅。

  根据商务部2008年第80号公告,2009年中国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总量为2200万吨,这一进口允许总量较2008年的1915万吨递增14.88%。

  “五大原油国有进口巨头依然是此次配额的主力,势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所增加。”上述贸易商认为。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