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解读

   2009-06-18 中国石油报陈尔东 张文鸣

114

核心提示:今年1月,西部最偏远的老油田新疆油田在中国石油各油田中率先全面建成数字油田,并向智能化迈进。  上世

  今年1月,西部最偏远的老油田——新疆油田在中国石油各油田中率先全面建成数字油田,并向智能化迈进。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第一套国产大型计算机落户新疆油田。到如今,这个老油田已被“装”进了计算机里。推动这种新与旧快速而巨大变化的力量是什么?

  超前的意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种思虑就萦绕在新疆油田主要领导脑际:一个已勘探开发了40多年的老油田,如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诸如勘探开发难度加大、老区开采成本高、油田分布广且战线长、人才资源紧张等等?油田发展到底该走什么样的新路?

  “信息化是最先进的生产力,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油田的现代化。”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说:“要在高起点上实现传统石油工业跨越式发展,只能依靠信息化的推动力。我们要通过信息化,加快新疆油田发展。”

  意识决定行动。2001年,一项决策大胆出台。时任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的王宜林提出,将信息工作纳入油田生产管理系列,将信息化建设放到和勘探开发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

  “信息化建设越快越好,早建设早受益”,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从完善数据开始,新疆油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整理。从1993年开始,油田将从1941年开始的所有生产数据采集整理入库,数百名专职人员前后耗时近10年。到2007年,新疆油田完成所有历史生产数据入库工作,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在中国石油油田企业内率先实现了勘探、开发数据的一体化整合,率先实现了油田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主要数据正常入库。

  “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超前意识还体现在,把信息化建设定位为油田的发展目标,而不是当成一个项目。”新疆油田数据中心网络总工程师陈仕意说:“新疆油田按10年计划把实现数字油田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大工程。”

  目标既定后,2001年,新疆油田规划了信息化建设“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在2002年实现“档案资料桌面化”;第二步是在2003年实现“业务工作桌面化”;第三步是2005年初步实现“新疆油田桌面化”,将现实油田放在计算机上管理和决策。

  2006年初到2010年,新疆油田全面建成数字油田的目标应运而生。

  科学的管理

  只要你有权限,就可以获取数据库中任何数据。许多兄弟油田的信息技术人员在参观了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后,如此感慨:“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最大的特点或许不在于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系统有多先进,最让人羡慕的是,实现了整个油田的数据共享。”

  新疆油田数据中心副主任陈国朗对此颇感欣慰,“这归功于管理体系首先实现了科学合理的分工,实现了建设的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信息孤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疆油田在确立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同时,就开始探索如何建立保障信息化建设快速有效进行的支撑体系。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实践,一个集决策、管理、执行和支持于一体的完整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浮出水面,形成了油田公司领导决策、机关处室管理、数据中心建设、二级单位应用、专家组和IT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格局。

  整个体系自上而下分为三层,各层任务清晰、分工明确,使信息化建设在管理体系上变得通畅。

  国内有关专家对此翘起了拇指:新疆油田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国内信息化管理上是一个创新。

  这套体系建立的应用,将数据原点、信息研发、运行支持和应用反馈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了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由此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由科研项目向工业化生产的根本性转变。

  在新疆油田,各个业务部门只是提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由数据中心统一来负责完成,统一规划得到贯彻执行,成功化解了“信息孤岛”之困。

  国内不少企业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是聘请外部的IT公司来完成,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是,系统建成后升级换代难,维护难,如果外部的信息公司撤走或者倒闭,整个系统就会瘫痪,因此也有人如此形容:系统建成之日,就是死亡之时。正是看到了这个弊端,新疆油田整合了人才资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支撑。

  从1998年起,新疆油田就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IT公司,到2006年,已经形成一个拥有200名专业技术人员的IT公司。

  长远的规划

  如何确保油田信息化应用建设和能够长远、稳定进行下去,新疆油田确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指导原则。

  新疆油田首先从现实需求和今后的发展出发,本着“有什么数据就采集什么数据”的原则,对原集团公司的勘探开发数据标准进行了大量的扩充和完善。

  2001年,新疆油田开始了“勘探开发数据必须实施一体化”的起步工作。一体化必须对原先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重新整合,整合就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数据模式。2003年,新疆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标准体系经过“十月怀胎”艰辛问世。

  统一数据标准是数据共享的基本条件,统一标准为信息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软件开发能不能也像车间生产一样有条生产线?在1997年,当这在软件业界都还是一个梦想时,新疆油田就踏上了自主创新之路。

  1999年,这个梦想在新疆油田变成了现实——油田信息平台雏形建立。

  创新演绎神奇: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中,里面存储许许多多的功能组件,这些组件相当于一个设备的零部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组装成一个软件,既可实现供需双方的及时交流,之后还可以不断完善,实现了“小作坊”到“工业流水线”的革命。

  创新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过去,技术人员开发一个软件一般需要一年时间,现在软件变成了定制,周期一般只要3-6个月,最快时只需1个半月时间。过去开发的软件成功率只有30%,而现在达到90%以上,同时软件的规范性也大大增强。

  2007年新疆油田实现了全部油田91个信息系统的横向集成,系统集成后,如同一个“魔方”,可以把以前的任何功能项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软件系统。

  从刀耕火种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社会,这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轨迹,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变奏曲。新疆油田是中国石油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取得重要成果的一个缩影。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