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 建中国北方石油枢纽港

   2009-08-08 天津日报陈璠 李玉峰

59

核心提示:  7月3日上午9时,马绍尔籍油船罗莎琳号到达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承载25.01万吨原油,45小时顺利接卸

  7月3日上午9时,马绍尔籍油船“罗莎琳”号到达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承载25.01万吨原油,45小时顺利接卸。

  7月6日中午13时,马绍尔籍油船“三湖中国”号到港,承载25.3万吨原油,37小时顺利接卸。

  7月9日上午
9时,塞浦路斯籍油船“哈特夫”号到港,13.8万吨原油,25小时顺利接卸。

  ……

  这是天津港首次接卸世界最高等级油船。

  位于天津港南疆港区东端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犹如一条探身入海的巨龙,使天津港成为全球石油配置网络上的重要节点。256万吨进口原油已源源不断通过输油臂,经码头外输管道顺利进入南疆石化小区原油罐中,为天津市和腹地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我国港口建设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机遇

  “天津大乙烯、大炼油项目启动,国家扩内需政策实施,必将加快原油等能源产品调运能力和战略储备的步伐,这些都为港口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天津港(集团)公司董事长于汝民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津港建设原油码头的设想,也在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中走向现实。

  国家在全国炼油和乙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天津确定为重点支持发展的以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为代表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不断深入,以及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天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便捷的港口优势日益凸现,国内大型石化企业集团纷纷看好天津,将天津作为重点投资发展的地区之一。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宏大战场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排兵布阵,大炼油、大乙烯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辉耀渤海湾。

  在众多项目中,建设百万吨乙烯项目是天津多年的夙愿,也是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龙头工程。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核准了作为天津市第一个特大型项目的百万吨乙烯工程,计划建成具有世界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乙烯裂解及中下游装置,同步对现有炼油装置实施扩能改造。建成后,每年可拉动工业产值上千亿元,
带动天津传统化学工业实现整体升级换代。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市各部门积极配合做好配套服务。全市各部门发扬团结协作、迎难而上的精神,深入现场、主动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现代化的工业离不开能源的有力支撑。按照设计标准,百万吨乙烯项目达产后,年原油需求量约1200万吨。保证原油供给成为关系到乙烯项目顺利运转的命脉。就在这一年,作为百万吨乙烯重要配套工程的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获得批复立项。码头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经营。按照规划,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选址于天津港南疆港区30号泊位,泊位总长为468米,前沿水深22.5米,设计年吞吐量2000万吨,码头总投资近14亿元。天津港集团迅速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原油码头建设筹备组,提前进驻与大乙烯建设方沟通信息。在此期间,市领导多次到原油码头建设现场调研、指导,要求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加快原油码头建设,确保在大乙烯项目建成前投产,顺利实现对接。各参建单位也提早着手做好原油接卸、输送方案、工程协调、设备验收等各环节的准备工作,积极应对原油接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尽早建成这条大乙烯项目的“生命线”。

  2006年3月,先于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抢先拉开了建设大幕。

  不畏艰难埋头苦干,创造码头建设史上新纪录

  在一片茫茫海水中建设码头,没有淡水,没有电,码头前沿海域水深、流急、浪大,施工条件特别恶劣。“当时我租了一条渔船开了近40分钟,到海上去看码头选址,由于没有任何参照物,茫茫大海根本分辨不清具体位置,结果空手而归。”时任3
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筹备组组长的余厚新回忆起当年依然十分感慨,“为了能早日开工,有关各方、各部门密切配合,仅用了一个半月时间,项目的可研、规划等前期手续就全部办完。”

  2006年8月8日,专程从日本引进的“天威”号船打下天津港历史上最大一根直径1.4米钢管桩。海上时常风急浪高,克服重重困难,准确把握海底复杂地形,原油码头总共打下了3800多根桩,最深的有近60米,普通的也有56米。

[page_break]

  三条打桩船同时施工,建设人员轮班作业、昼夜坚守,原本需要三年的打桩施工,在建设者超常规作业下,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创造了码头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为了抢工期,建设者们一边铺架输油管线,一边同步建设水上引桥,在恶劣的施工环境里,没有吓倒建设者,用两年多时间,建设者们精心组织、埋头苦干、倒排工期,比计划工期提前4个月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2008年8月底顺利竣工。

  一个曾经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站在海边远眺,渤海湾口、南疆码头外,30万吨级原油码头雄姿展露。一条8.8公里的水上引桥与陆地相连,天蓝色外衣包裹下的输油管线蜿蜒入海,原油经13.5公里管线自码头前沿输送至罐区,为身后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等大批石化重点项目架起一道畅通的生命线。

  创造四项之最,八项创新成果缩小了中国码头建设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中,创造了4项之最,8项创新成果,天津港人引领国内码头建设技术,缩小了中国码头建设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天津港目前为止码头等级最高、输油管线最长、
泊位疏浚最深、施工难度最大的建设项目。”建设筹备组成员卫志勇难掩自豪之情。

  “干,就要干最好的!”这是筹备组成员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作为天津港建设世界级深水大港的标志性工程,原油码头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瞄准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鸭绿江口到北部湾,从东南亚到欧美,国内外重要的港口,都留下了天津港人的足迹。虚心求教,潜心学习,世界级码头建设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在30万吨级原油码头修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采用带有紧急脱离装置的输油臂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使码头和船舶快速安全分离;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快速脱缰反应系统、自动消防系统及激光安全测距靠泊系统,有效确保码头和船舶作业安全高效;选用世界最先进的大直径全自动电动阀门及电伴热系统,确保输油管线安全畅通……

  为找到原油输送管线外保护层的优质材料,技术人员一天时间内先后奔赴苏州、上海、无锡三地,终于寻找到一种天蓝色镀铝锌彩钢板,不仅耐腐性强,而且具有亲水自清洁功能。原油码头输油管道披上这件天蓝色外衣,风雨过后更加鲜艳夺目,成为渤海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原油码头岸边,矗立着国内首次采用的具有自动升降电梯功能的登船梯。作为连接船体和码头的必备辅助设备,登船梯一直沿袭传统的人工攀爬形式,工作人员每天要往返攀爬十余次,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根据码头实际情况设计施工方案,成功在登船梯一侧加装了一部升降电梯,彻底消除了上下船舶人员的安全隐患,如今已成为同类港口码头竞相学习的典范。

  此外,原油码头首次采用土压平衡顶进技术将150米输油管线从地下穿越南疆铁路公路,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为南疆铁路发展规划预留了空间;对码头工作平台由中心对称式布局优化调整为偏心式布局,既增强了工艺布局的合理性,又为码头预留出较大的使用空间;在全市首次将海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到现场综合办公楼的空调系统中,在节能减排降耗、使用环保清洁能源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带动腹地发展,建设中国北方石油枢纽港

  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也为腹地企业带来更多便利。目前,天津港年油品通过能力近4000万吨,30万吨级原油码头运营每年新增原油吞吐量2000万吨,不仅有效缓解华北地区进口原油大型深水码头接卸能力不足的矛盾,也使天津港成为环渤海各港中距
离华北地区主要石化企业最近、接卸原油能力最强的油品运输、中转和储存基地。

  过去,进入华北地区的油品大部分需要通过大连、青岛、宁波等码头经过一程减载以后,用小船再运到天津港接卸,巨大的运输成本加重了众多石化企业的负担。天津港原油码头的建设经营方天津港实华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华清给记者算了笔账:“以沧州炼化厂为例,直接从天津港上岸进口原油每吨可降低运费约50元人民币,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资金上亿元。”天津港原油码头的投入使用,不仅为百万吨乙烯项目提供配套服务,辐射范围覆盖华北四大炼化企业,也成为环渤海地区石化企业原油中转的首选。

  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已投入试运营8个月,接卸原油256万吨,与之配套的储油罐区等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底,天津港还将开工建设另一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使天津港原油吞吐能力再增加2000万吨。届时,天津港作为中国北方石油枢纽港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今秋,大乙烯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天津石化炼油一次加工能力将提高两倍,乙烯生产能力增长5倍,每年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成品油、乙烯等化工基础原料、液化气等产品数量将实现爆发式增长,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并带动下游产业及配套工程投资约1000亿元。天津石化产业将成为拉动环渤海区域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