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6日~28日于天津召开的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上,73位院士及数百名专家细数了近几年我国化工、冶金与材料领域取得的前瞻性成果,并把脉化工未来发展方向,对新材料、低碳经济以及生物燃料领域的一些重大技术进行了点评。
“两院”院士师昌绪谈到我国碳纤维技术与应用情况时指出,碳纤维应用始于追求极限、不顾成本的航空航天,但它能否得到高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扩大应用领域。可以预见的是,碳纤维在风机叶片、油田抽油杆、防结冰碳纤维输电线以及轻量化高速交通运输工具等领域均可大有作为。他同时指出,假如我国现有碳纤维项目均建成投产,全世界都用不完,要警惕发展过热。
关于微藻制油,“两院”院士闵恩泽认为,微藻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完全替代化石燃料的生物柴油原料。发展微藻生物柴油是“一石三鸟”之计,可以替代化石能源、减少CO2排放以及净化废气和污水,未来要着重解决生化机理、光生物反应器、高效设备及工艺等技术问题。他预计,根据现有科研力量,我国一定能在十年内率先建成几套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在装置建设的区域选择上要兼顾土地、水、CO2三要素。
针对国内外此起彼伏的低碳呼声,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表示,中国低碳能源战略要分三步走,首先是现有工艺的节能、提效、减排;其次是煤的洁净化利用;再次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循环经济是环保、可再生、可持续的代名词,但并非所有的流程制造都适合闭环反馈。然而,目前有很多企业不问来由、不计结果,都想戴上一顶循环经济的“帽子”。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表示,循环经济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不能为循环而循环。要以“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能量、时间、空间、资金“五要素”有效整合,以产业生态链为纽带,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同优化。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现代化工、冶金与材料技术前沿”。与会院士及专家就生物化工、化工系统工程、化工材料等领域的热门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