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调延后只有暂时的欢愉

   2009-11-09 北京晨报北京晨报

42

核心提示:全国的车主们因为油价近日可能会上调而惴惴不安,但煎熬10天(从10月29日至11月8日)之后却发现,靴子最终

全国的车主们因为油价“近日”可能会上调而惴惴不安,但煎熬10天(从10月29日至11月8日)之后却发现,“靴子”最终并没有如期落地。

“靴子”不落地也就意味着,本轮油价上调延后所带给车主的欢愉,必定是转瞬即逝的,因为有一点大家心知肚明:暂时不涨并不意味着永远不涨,该到来的终究还是会到来,而且很可能当国际油价的涨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需要“更坚强”才能应对高幅度的调价冲击。

而如果我们尝试去了解目前引而不发所付出的代价,恐怕这一点点欢愉感受还会更短暂。

三个月前曾经有媒体报道,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试行数月后,多年来习惯于在信息不对称中蒙头发财的国有石油巨头抱怨,现行调价机制过于透明,可控性低,而向价格调控部门——国家发改委建言,要对成品油价格(破解油价困境)形成机制进行“模糊化处理”。而此次油价调整的确没有再严格遵循新机制中关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的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可调整成品油价格”的条款而进行,这也是今年自宣布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的首次“破例”。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有石油巨头的“模糊化处理”建议已经为国家发改委所接纳?这是否意味着“拍脑袋”因素主导油价变动的情况还要继续?这是否意味着在近5年来油价机制改革的果实——更及时地反映国际市场的变动,缩小时间差,提高透明度的做法已经遭到否定?这必定不是车主们想见的答案。

诚然,延期调价的方式可以惩戒投机囤积分子,但它同时也损害了渐渐为公众所接受和理解的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公信力。这个代价未免过于沉重,尤其是在这个信心和诚信比黄金更贵重的时代里。

事实上,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是要退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要进一步推进油价机制改革。今年以来,油价调整已进行过7轮,上涨次数多于下跌次数是事实,上涨幅度高于下跌幅度也是事实。虽然这其中也有国际油价一路高涨的现实原因,但价格调控部门用以回击“涨多跌少”质疑的素材依然十分薄弱。因此,让公众领情的办法不在于拖延上涨时机,而在于当油价该上涨时合理上涨,更在于当油价该下跌时也及时跟进。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