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国外打折国内提价的背后

   2010-05-14 国际能源网本站专稿

27

核心提示:中石化被指“内外有别”,如果以上事实成立,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中国的成品油价格还有下跌的空间

    中石化被指“内外有别”,如果以上事实成立,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中国的成品油价格还有下跌的空间

   虽然原油价格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都是完全放开的,但是“垄断资源”的主体却很有可能让成品油的国内涨价和国际出口打折变成现实一面高价进口原油,一面又“打折”出口成品油,加之最近又通知各地推价托市,诸多事件令中石化成为坊间关注的焦点。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5月第一周国际原油价格连跌4日,让4月29日国内两大石油巨头开始酝酿的适度提价计划被迫搁浅,中石化北京总部已经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销售公司再次开始推价。

国外打折,国内提价,中石化为何让人如此费解?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国际油价近期的下滑,给国内市场带来了压力,国内汽、柴油价格承受压力较重。

消费者不满油价“内外有别”

  “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跟着往上涨,人家下降的时候,国内却没了动静。提起这个心里真是不得劲,调价机制还是有待完善。我自己就有车,看着油价越涨越高,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调价是不是应该透明些。”长春私家车主张华对记者抱怨着。

  长春私家车主孙女士也十分不满:“为什么石油巨头生产原油获得国际高油价带来的高额利润,却不能承担炼油亏损补贴消费者呢,总说自己在赔钱,也不能让老百姓来买单呀,毕竟老百姓的经济能力有限嘛。”在网上看到“中石化出口的原油打折销售,在国内却推价托市”的消息后,孙女士十分担心,难道油价又要涨了?

  就此,13日,记者从中石化官方网站查到了位于北京的中石化总部的电话。拨通电话后,该公司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为记者提供了该公司负责宣传的一位负责人的电话号码,然而昨日记者多次拨打该电话,均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电话采访了位于长春市正阳街、惠工路上的两家中石化加油站,相关工作人员给出的结论是,暂时未接到总部的调价通知,所售成品油均按照当前价格执行。

  我国3月成品油出口同比增7成

  5月第一周国际原油价格连跌4日,而中石化通知各地推价托市消息却开始在市场上流传,此时,又传出了中石化出口的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内价格的报道。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3月成品油的出口量为264万吨,同比上扬了70%以上。此外,卓创资讯公布的数据还显示:3月,国内汽油、柴油的出口价(折合为人民币后)约是5012元/吨、4644元/吨。上述价格要比中国众多加油站挂出的汽柴油零售价低出一截。有媒体报道并进行价格对比,在沈阳、北京、上海及广州四个地区发现,93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每吨8666元~9137元,0号柴油最高零售价略低一点,但最便宜的也要每吨7408元。这样算下来,汽柴油出口价每吨要比国内零售价至少便宜3400元、2700元。

对此,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上面的数据只是抽样调查,其中有一部分是企业行为,数据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能简单做出评价,但中国成品油出口打折的这一事实客观存在。

   “这个算法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用业内的观点来看,这组数据应该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本地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内能源专家表示,国际油价连跌,给国内市场造成了压力,中石化等石油“大佬”,降价或是推价,中间商操作信心均不足,国内汽、柴油价格承压较重。此外,从上面的数据对比中不难看出,作为主要炼油企业的中石化,成品油出口竞争应该占较大的比重。与此同时,受原油急跌国内油价提价减速。

   资源垄断造成“内外有别”

   中石化被指“内外有别”,如果以上事实成立,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中国的成品油价格还有下跌的空间。成品的低价出口,高价销售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

   就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另外,现在提到的暴利跟亏损——亏损是在炼油层面。总的来说销售层面挣得很多,炼制环节则由于现在的政策或者准确的说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或跌或涨。不过,虽然原油价格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都是完全放开的,都是市场定价的,但是“垄断资源”的主体却很有可能让成品油的国内涨价和国际出口打折变成现实,而国内成品油调价是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看到的最直观现象。


   国际原油价格频繁震荡,国内油价缘何如此坚挺?他表示,除两巨头推价稳价外,加大了部分地区成品油供应的紧张;地方炼厂库存压力不大,短期内销售差也可挺住价格,一些民营加油站虽然有暂时的小幅优惠,但石油双雄对国内石油批发市场垄断,也成了价格的稳定器。

   韩晓平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资源垄断只是提价的一个方面,产能过剩才是核心因素,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内地存在大量的炼油企业,他们需要生存,通常采用来料加工等方式,确保炼化装置的开工率,由于油质和使用标准不同,并不能满足成品油应用,而大量的加工原油存库,使部分过剩的成品油就这样被出口,究其根源产能过剩成推手,而工程用车等柴油市场显然无法消化过剩的产能。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