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下民间投资的“油”门“我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我们正在参与投标。”本周二,舟山世纪太平洋化工公司向媒体证实,他们已参加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资格招标项目。
民间投资可望变身“油”资,源于5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
上述资格招标会正是在“新36条”对外发布的第二天在北京举行的。本周一,中商联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表示,中国国家能源局已经启动招标程序,将允许民营能源公司参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项目。
民间投资的“油”门总算踩下,而且似乎比以往的动静更大。
有专家指出,之所以将上游产业作为油气向民资开放的先行者,是因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头与外资的合作经验已经较为充分,而对于市场苦盼的原油、成品油进口权松绑和民资参与战略石油储备等细化政策,目前并无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资本的进入仍然有赖于“对接”央企,“享受”类似于外资同样的待遇。
在如此政策环境之下,民资与国资的利益博弈也从来不曾停止,尤其是在原油、成品油进口体制的“变”与“不变”之间。
由于国资石油巨头掌握着定价权,民资参与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不“受制于人”,前景如何目前尚难以预料。
此外,石油巨头的财大气粗也令民资望尘莫及。有媒体周二报道称,继全国社保基金成为计划今年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的首个战略投资者之后,中石油将坐上其战略投资者的第二把交椅。
看来油气产业并不差钱,而民间资本或许“撼山易,撼油气难”。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学院院长王震说,油气行业“勘探的投资风险很大,需要时间、资本、技术甚至运气,完全不像产业链下游的风险可预计”,目前油气产业上游格局,民资几乎难以撼动。
此外,本周还有诸多观点值得关注,其中透露的信息充满悬疑。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学院院长王震提示,放开勘探开发要避免重蹈覆辙,“油气行业开放之前还要做很多工作,例如监管、补充完善制度。否则可能引起乱采乱挖,就像煤炭行业前些年开放后出现了很多问题”。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说:“石油天然气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国家不会完全放开,由民营企业独立开发。民企进入石油领域前期主要以合作为主,随着技术、经验和资本的积累,再逐渐引导民企参与石油领域。”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表示,最可怕的事情是像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老36条”发布后一样,相关职能部门处于沉默状态。此次条例涉及的相关部门有交通部、能源部、工信部、国资委等,它们都要有细则陆续出台才可行。
可见,无论是合作还是参股,民资进入油气领域在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之后,下一步依然面临如何落实政策的问题。
既然“油”门已经踩下,就应当让民资向前运行。特别是,一路上再也不要踩错刹车!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