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多位银行外汇交易员告诉记者,“热钱与套利资本正在误读央行关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内涵,今后人民币估值依然存在或涨或跌的双向波动概率。”
“套保”冲动潮
“6月21日的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开盘没多久就出现一波强劲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研究部汪贤星指出。从上午10点30分起,盘中美元兑人民币三个月期报价一度跌至6.72元,创2008年7月以来最低。
其中的幕后推手,市场传闻是一些银行开始沽售手里的美元头寸,买进看涨人民币的远期合约。
“有一些机构投资者账户多次卖出数百万美元,买进三个月与一年期的人民币汇率看涨合约。”一位渣打银行外汇交易员透露,“但是否是银行在沽空美元,买涨人民币远期合约,还不能确定。”
记者发现,6月21日推升人民币NDF汇率大幅上涨的主要力量,除了豪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或套利资本,更大的推动力量来自使用美元贷款的国内企业。
一位国内银行外汇交易员透露:“很多企业申请美元贷款时,会通过人民币远期合约做一笔人民币与美元货币互换协议,以此锁定未来偿还贷款的人民币汇兑成本。随着上周六央行宣布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些企业认为人民币将会进一步升值,便会重新设立美元兑人民币的互换协议。”
6月21日一早,他已接到数家国内企业的电话,其中一家要求更换三个月期的一笔价值1000万美元的美元兑人民币互换协议,将执行价从原先的6.8150元调整为6.8050元。无形间,他们成为当天推涨人民币即期汇率创新高的重要力量。
“6月21日,约有1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额度,被重新调整了执行价格。”上述外汇交易员分析说。这一数值占据当日人民币NDF成交量的近1/3。据金融时报的一份调查显示,当前香港NDF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应在30-50亿美元之间。
但比他们更急需锁定汇兑风险的,还有众多基于欧元大跌而持有更多美元头寸的国内企业。他们最大的担心是,周六央行关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定,是否意味着央行将改变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紧盯美元的做法,一旦人民币兑美元单边上涨,他们手里的美元头寸将面临新的贬值风险。
“中国需求”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资本市场正幻想人民币升值幅度有多大,但投资银行界却出人意料地保持谨慎态度——维持现有汇率预估。
建银国际、工商银行投行部、国信证券等多家投行和券商分析师则预计年内人民币可能升值幅度小于2%;高盛预计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达到6.66,意味着升值2.5%。
人民币汇率弹性浮动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多大的额外购买力,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心的话题之一。上周末全球众多投资机构与对冲基金投研团队都在忙碌同一件事:量化人民币浮动幅度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与供需面的影响力。
一家位于香港的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周六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决定,正改变全球大宗商品的供需关系,市场预期人民币浮动将增加中国企业对大宗商品的海外采购力度。”
智利铜矿商Antofagasta Minerals周末发布报告认为,本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对铜的需求量。
6月21日开盘伊始,伦敦布兰特原油期货上涨1.4%至每桶79.30美元,美国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2%至78.10美元/桶,双双触及当月最高位;上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合约收盘价格为每蒲式耳9.30-1/2美元,一度创下一个月最高9.35美元。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