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准入放宽 民资试水静待细则

   2010-06-29 国际能源网本站专稿

31

核心提示:北京这几天的天气舞台好不热闹,高温、高湿、雷阵雨轮番上演,赵友山飞往北京的航班也因此延迟了好几个小时
  北京这几天的天气舞台好不热闹,高温、高湿、雷阵雨轮番上演,赵友山飞往北京的航班也因此延迟了好几个小时。记者在北京一家酒店见到赵友山时,他的“这段时间有点忙”话音未落,电话铃声又再一次响起。
  赵友山目前的身份是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最近除了正常工作,还要接待许多突然出现的媒体记者。记者的提问集中在一个主题——“新36条”对民营油企的影响。
  5月1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业界简称为“新36条”,它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这就像抛出了一颗小石子,民营油企平静的湖面顿时泛起了层层涟漪。
  6张通行证
  就在“新36条”出台第二天,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资格招标项目开标大会召开。让人意外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并不在参与名单当中,相反,竞标的8家企业中,有5家是纯正的民营油企。
  一周以后,竞标结果公布——6家企业中标,其中3家是民营企业。在招标现场,赵友山亲自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这意味着民企第一次拿到了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通行证。
  赵友山告诉记者,中标的6家企业获得了国家石油储备中心150万吨的储备指标,计划180天完成石油储备,政府将支付每月每立方米17元的租金,为期两年。
  “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儿!”赵友山笑了,眼角的细纹微微堆起,仿佛诉说着高兴背后的故事。
  其实,从2008年底开始,赵友山就代表委员会不断地上书国务院主管部门,希望能将民营油企的仓储能力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石油储备可以增强我国应对石油中断风险的能力,可以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稳定石油市场。从目前来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在国际油价处于相对低点时利用民间仓储库容迅速提升储备规模,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减轻成本。”赵友山告诉记者。
  事实上,早在2001年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就被正式提出。2004年3月,国家石油储备一期项目建设启动会召开,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基地正式动工。到2008年底,石油储备一期项目就已全部建成,总规模达1640万立方米,均由10万立方米的大型钢制储罐组成,可储存原油约1200万吨。
  遗憾的是,这里面始终没有民营石油企业的影子,赵友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记者了解到,藏油于民在发达国家很普遍。以日本为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约为4840万立方米,其中企业承担的储备量就达4370万立方米,相当于82天的进口量。这次我国6家企业仅获150万吨的储备指标,跟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这其实也是赵友山高兴之余的另一层隐忧。“目前我国民企真正拥有的石油储备能力已经达到3000万吨,150万吨的储备指标只是冰山一角,而且2年租赁合同到期以后是什么情况,现在也不好说。”另外,依据有关规定,承担石油战略储备的企业在码头、油库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门槛不低啊!”“希望新一轮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项目能够招标,并且能适当降低门槛,让更多的社会库容参与进来。”赵友山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国家在商业储油上制定整体方案和相关政策,让民营资本和民间闲置油库参与进来,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也是有效补充。“这对保证就业、保证国家能源储备安全、保证市场供应稳定都能起到一定好处,是可行的,而且国家不用花钱租油库,节约的资金可以用到其他需要的地方去。”
  “三门”难破
  提及2005年出台的“非公36条”,赵友山表示,“当时确实觉得希望很大,可惜政策最终没有完全落实。”
  原因何在?
  众所周知,石油行业的垄断程度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以中石油、中石化为首的国有石油巨头主宰着整个产业链的命运,从上游的开采到中游的炼制,再到下游的零售,民营油企唯有受制于人。
  “没有油源,许多民营油企能退出就退出了。”赵友山的眼眶有些泛红。
  按照他提供的数据,我国民营油企的数量从1998年开始就逐年递减——1998年,民企占整个石油市场的85%以上,到2008年减少到60%,直到今天只剩下40%左右。
  199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成立。第二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要求“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团、石化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对违规销售成品油的炼油厂,要停止其原油供应。”
  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38号文件”,从此,两大石油集团控制了油源。没有油,民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倒闭潮”。
  尽管2007年《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对外开放,但是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金和库容不低于一万立方米的油库却让大部分企业无力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门槛太高了,而且原油的进口集中在大型国有石油公司手中,其他公司仍然很难单独进口原油。”
  “民企曾经还是很辉煌的。”谈到当年,赵友山颇有感触,“1992年石油市场改革,政府号召民间资本进入。1994年,国家放松对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准入限制,民资抢得先机大规模经营加油站,仅黑龙江一个省的民营加油站就达2300多个。”
  其实,赵友山还有一个头衔——哈尔滨龙庆石油化工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公司成立于1993年,正是民营油企行情最好的时候。“当时企业有160多人呢,可惜现在只剩下30来人了。”
  从1998年到现在十余年,对于赵友山们而言宛如坐了一趟过山车:从光辉顶点一路下坠,不知下一刻能否绝地逢生。
  “行业协会首先要有社会责任,要为企业和政府做好服务,为他们之间搭好桥梁,我身为会长当然更加义不容辞。”十多年来一直为服务民营油企东奔西走,赵友山根本无暇经营自己的企业。
  对于前不久出台的“新36条”,赵友山用“更加务实、更加细化”八个字评价。
  “新36条”对石油领域的开放是这样规定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
  “政策是好的,对民企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鼓励。”赵友山眼里仍然充满着希望,只是理性的他很清楚,民资参与油气勘探该有多难。
  据了解,目前民企主要集中在油气流通领域,涉及勘探开发的少之又少。“上游勘探开发动辄斥资上千亿,民企钱从哪儿来?而且油气勘探难度大,油气藏类型复杂,高技术对民企来说真的是一种考验,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尽快出台细则。”赵友山对此并不讳言。
  “我认为国家应该对原油贸易环节逐步放开管制,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这样才有利于增加市场竞争,破除国内石油行业的垄断格局。”虽然目前新成品油价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营油企的生存状态,可是油源始终是民企心中的痛,赵友山的心中仍然充满期待。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