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看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10-07-15 国际能源网本站专稿

52

核心提示:克拉玛依,一座典型的石油城,因油而建,因油而兴,企地融合。如今,这座已“年过半百”的石油城,正在急
   克拉玛依,一座典型的石油城,因油而建,因油而兴,企地融合。如今,这座已“年过半百”的石油城,正在急切地探寻转型之路。

  实际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克拉玛依人即开始思考城市的出路问题。短短10来年间,克拉玛依先后提出三种转型思路,即以大石油、大石化、大农业、大市场“四大战略”为重点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思路,以石油石化深加工为重点,以大农业和旅游业为两翼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及今年提出的以“打造世界石油城”为目标的转型之路。

  克拉玛依三次转型,得与失姑且不论,但克拉玛依人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与紧迫感,以及这种因时而变、勇于探索的理念,着眼全局、通盘考虑的宏观视野与高度,足以引发诸多思考。尤其对一些资源性城市转型,或有所启发。

  探索:“石油城”的明天在哪里?

  克拉玛依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转型。

  第一次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从资源性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石油石化产业一柱擎天的状况。尤其是“引水工程”竣工后,提出发展大农业和林纸业。实践证明,这条路很难走通,最大限制就是水资源。靠雨水不够,引水太贵,发展大农业的转型梦想较难实现。而发展林纸产业,又要面临原料供应和环境污染的双重风险。第一次转型代价太大、收效甚微。

  第二次转型探索在2004年前后,提出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哈国进口原油、本地原油及周边丰富的煤盐资源,发展石油石化深加工为重点的能源化工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城市转型。由于各种条件局限,这次转型没有改变产业单一的弊端,城市整体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尤其是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一缺陷更加凸显。

  石油城的明天到底在哪里?克拉玛依人意识到,如不尽快在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定位,不尽快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有所突破,城市的兴衰就基本上决定于国际油价,这样下去肯定很被动。而且,资源总有用完的一天,届时怎么办?

  困则思变。经过两次城市转型探索之后,克拉玛依人没有停下探索城市转型的脚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了这种转型步伐。“世界石油城”的定位应运而生。此为克拉玛依市短短10多年间的第三次转型。世界石油城,这是克拉玛依探索中的发展之路,也是一个美好的蓝图。

  不可否认,经过三次转型探索,克拉玛依的转型思路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更符合实际,转型的信心也一次比一次坚定。三次转型,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调整的过程,是一个创新与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过程。

  定位:“世界石油城”应该什么样?

  按照克拉玛依人的期望和理解,“世界石油城”是一座配置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具有向世界提供与油气相关的系统服务能力的城市。具体而言,它的内涵包括“五大基地”、“三大产业”,即打造油气生产基地、油气技术服务基地、炼化基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技工培训基地,发展金融、信息、旅游“三大产业”,实现由单一资源型城市逐步向综合型城市迈进,由工业型经济逐步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推动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如果“五大基地”顺利建成,克拉玛依将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之一。三个新兴产业是真正的低碳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与克拉玛依传统产业关联度较高,有比较现实的基础,而且都是外向型产业,效益空间大。

  “全世界一提到石油城,就想到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市长、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如此期望。他详细阐述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三大理由:

  第一,克拉玛依,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黑色的油”。全世界范围内,克拉玛依是唯一用石油命名的城市。

  第二,世界上大型油气富集区屈指可数,克拉玛依正好处在世界级油气富集区——新疆域中亚油气富集区的中心。

  第三,克拉玛依不仅可以自己生产、加工油气,而且可以面向整个油气富集区乃至全世界油气产地提供技术、装备、产品,以及输出先进的管理模式等服务。

  克拉玛依人提出这一理念,有着现实的依据并具备四大优势:配置国内国外资源的优势、建成石油石化工业的优势、毗邻中亚油气富集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克拉玛依的品牌优势。通过发展金融、信息、旅游“三大低碳产业”,使克拉玛依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从而增强克拉玛依的抗风险能力。

  “现在,全世界一提到硅谷,就想起IT业。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全世界一提到石油石化城,就想起克拉玛依;一提起克拉玛依,就想到石油石化。”陈新发关于城市发展的愿景,也是克拉玛依人的梦想。

  启示:“克拉玛依经验”可否复制?

  诸多事实证明:资源型城市如不及时实现科学转型,不可避免将遭遇“油竭城衰”之困。而这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我国共有各类资源性城市118座。长期以来,这些城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生产难以为继,负担日益加重,财政日益陷入困境。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事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问题。

  关于资源性城市,失败和成功的案例不少:前苏联巴库油田没有逃脱资源枯竭举城迁移的命运,新疆库车境内的依奇克里克油矿步其后尘,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正面临艰难的转型。成功案例,如美国休斯敦,从以石油作为支柱产业实现了向宇航等科技产业的转型。

  克拉玛依在城市转型上的探索和实践,至少有这么几点启示:一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克拉玛依油田正值黄金时期,尽早探索转型之路,这种理念难能可贵。二是扬长避短、适时调整的科学态度,把城市转型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统一起来。在城市转型问题上不断探索,一次比一次完善,一次比一次更科学、更符合实际,这种科学的态度值得学习。三是放眼全球、着眼全局的国际视野。发展定位不是闭门造车,城市转型需要通盘考虑。

  克拉玛依正走在转型的路上,或许还谈不上“经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第一个寻求转型的资源性城市,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转型的石油城。克拉玛依短短10多年内3次调整转型思路,这些不懈的努力和积极探索,对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