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此存疑,称无必然联系
交通运输部19日的一则明传电报中透露了大连新港中石油原油储备库爆炸的原因,称与添加催化剂作业有关。不过,石油专家对这一说法持有怀疑态度。
这则名为《关于切实加强港口油品接卸作业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的电报写到,7月16日18:20时,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原油船“宇宙宝石”轮在大连新港中石油原油储备库卸油过程中,由于原油储备罐陆地管线在加催化剂作业时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并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没必要加催化剂
“上述(对于爆炸原因)的这一说法可能并不清楚。”中国石油大学储运工程系主任李自力昨天在电话中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首先,通常情况下,短距离的卸油工作并不需要用到催化剂。
“催化剂是用于长距离的管道输送,而从目前的照片上看,新港地区的油库距离船舶停靠的位置并不远。”李自力说道。
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船舶停靠的新港码头,位于储油库的南面。由于新港码头已经实施了全线封锁,因此本报记者从驻扎在储油库附近的一名大连港工作人员那里得知,油库与码头的相隔距离大约两三公里,步行的话需要半个小时。
其次,原油卸轮时也没有必要加催化剂。
李自力告诉记者,催化剂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原油的凝点以及黏度,从而使油能够更好地在管道中流动。
一般油船上会有加热装置,可以直接降低黏度,不需要催化剂。“我感觉,火灾爆炸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因素。即便是加了催化剂,那么也有一个条件是,管道里必须要有气体才行。那么,这部分气体是哪里来的呢?” 李自力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储油库有两种油品,一种是沙特原油,一种是印尼原油。其中沙特原油的凝点低于-34摄氏度,而印尼原油的凝点为33摄氏度。因此,印尼原油可能需要加入催化剂。但记者无法从公开信息上得知“宇宙宝石”号的原油来自哪里,凝点是多少。
中石油集团安全副总监贺荣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爆炸原因需等待大连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的专家调查组结论。
记者还拿到了一份去年北京中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评价有限公司和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对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储备库的实体)做的油库环评报告简本。该报告并未提及催化剂与火灾之间所存在的必然关系。
环评报告中称,可能引发储油库火灾的原因有六种:当原油出现泄漏、跑料事故后,遇明火易引起火灾、爆炸;违章用火(吸烟、焊接作业及车辆)时,会引燃原油或原油挥发气;静电接地系统失效、泵房通风不良、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等,会引发火灾及爆炸。但没有催化剂列入其中。
大连石化角色重要
本次爆炸的另一个焦点在于,谁是这次事故的责任方。
7月18日,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副局长孙本强表示,责任到底在油船方还是中石油,还不能判定。
但根据交通部的信息,事故缘起“原油储备罐陆地管线在加催化剂作业时发生爆炸”。那么,陆地管线上的操作人员属于哪家单位呢?
记者在现场看到,事发油库名为“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它由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下称“大连公司”)与大连港共同出资成立,股比为8比2。
但据本报了解,对油品的进出库操作、储存,油库设施的保养、维护等工作并不是合资公司来操作,而是由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负责。
一位石油业内人士表示,由大连石化运营储油库的原因,可能与该公司的专长有关。
中石油网站介绍,大连石化现有炼油装置48套,化工生产装置7套,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50万吨,生产汽柴油等200多种石化产品。
而储油库控股方大连公司则主要负责国际贸易、建设及管理油库等工作。因此,在管道输送、储油库的操作上,它不如大连石化专业。
不过昨天,就大连石化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该公司一位高层不愿对此做出正面回应。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