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漏油事件为中国拉响警钟 清理残局困难重重

   2010-07-27 东方早报东方早报

55

核心提示:大连漏油事件为中国拉响警钟黑色的油污冲刷着海岸,至少有一人在黏稠的浮油中溺死,清理残局的工作目前困
   大连漏油事件为中国拉响警钟

  黑色的油污冲刷着海岸,至少有一人在黏稠的浮油中溺死,清理残局的工作目前困难重重。 黑色的油污冲刷着海岸,至少有一人在黏稠的浮油中溺死,清理残局的工作目前困难重重。

  这听上去像是在描述墨西哥湾,但实际上却是大连海岸眼下的状况——中国正在那里全力应对其近年来得到公开报道的、最严重的漏油事件。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以巨大的环境牺牲为代价的,但由石油引起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在该国似乎尚属首次。泄漏可能已经得到遏制,但坏消息仍源源不断:污染面积已增至430平方公里,较早些时候扩大了一倍,并已造成至少一人丧生。

  事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的清理工作积极有力,但与墨西哥湾事件一样,工作进展因设备落后和准备不足而受阻。与大连港共同拥有受损输油管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也已参与到清理工作中来。(注:据新华社26日报道,政府动用了266艘次专业清污船、大小渔船8150艘次、4万多米围油栏和65吨吸油毡来清除油污,现已完成累计261平方公里的清理工作。)

  有关部门已组织了800多艘当地渔船和大量渔民,帮助人工清理海面油污。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资深行动统筹钟裕一直在关注清理工作。她表示:“一些人仅靠双手或塑料桶来捞油。”据她估计,三个渔民用一艘渔船一天可打捞150公斤的油污。

  一些官员抱怨缺乏设备。一名公务员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由于缺乏清理油污配备,工人只好戴上塑料手套,用筷子清理油污。”

  香港咨询公司中亚能源(PetroAsian)营运总监邝社源(Albert Kwong)表示,中国政府官员正设法从香港弄到更多的吸油材料。业内观察人士表示,此次事件可能会让中国对炼油厂进行更为严厉的监管,并要求它们进行更频繁的设备升级。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亚洲油气研究部门主管戴维·约翰逊(David Johnson)表示:“(中国)应该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更仔细地检查自己的相关运作,如果说此前人们对这一点还存有一丝怀疑的话,那么,此次事件会让他们稍微集中下注意力。”

  在(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事故发生后,中海油(CNOOC)检查了自己的海上钻井平台,并对深水钻井平台的防喷器进行了升级;但并没有迹象显示,中国的油气行业或监管部门已经开始了美国那样的自我反省。此次事件可能会改变这一切。

  中国一直在雄心勃勃地扩大其炼油产能,过去10年间,产能几乎翻了一番,而大连已成为全国炼油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大连港和中石油(PetroChina)还在联合开发一个液化天然气加工厂。

  迄今为止,中国的官方媒体大多把关注焦点放在与清理工作有关的正面报道上。晚间新闻里播放的,是对浑身油污的消防员或一脸严肃的地方官员的现场采访。环保人士表示,此次漏油的长远影响却被忽略了。

  绿色和平组织的钟裕表示:“中国媒体应该更关注事故造成的污染,以及水质、海洋生物和对人们生计的影响。”

  在大连漏油事件中,人们从浮油中捞出的并非褐鹈鹕,而是一名浑身油污的男子。一名救灾人员在救灾过程中溺死,另有至少两人死里逃生。

  这一灾难始于16日晚。在一艘外籍油轮卸载高硫原油时,两条输油管爆炸。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消防员在3分钟内赶到现场,共有2000多名消防官兵投入到扑救行动中。火势一直持续到17日上午才被扑灭。

  大连港发布公告称:“事故……带来的损失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在其网站上表示:“中国石油海上清污工作全力推进,海面油污进一步减少。”该集团还称,原油管输已于19日恢复正常。(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官方网站26日称,大连石化公司旗下炼油厂在原油管道爆炸后已于上周五恢复正常运营。大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该炼油厂原油日加工量为400000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表示,7月16日事故发生当天,大连石化公司原油加工量削减至131940桶/日。)

  尽管此次漏油事件破坏性巨大,但漏油量不及“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漏油量的1%。

  大连凭借其海滩和美味海鲜成为夏日的避暑胜地,但目前已有多处海滩关闭,事发地点附近的贝类和鲍鱼养殖场也已关闭。(注: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26日上午在大连市政府举行的一次海上清污情况新闻通报会上说,原油污染没进公海和渤海。戴玉林坦言,大连今后的海上清污,需要较长时间,大海捞油比大海捞针还难。)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